甲状腺癌高发的背后是加碘盐的错
甲状腺素具有促进新陈代谢,促进身体发育,促进大脑发育等生理功能。甲状腺癌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大约占所有癌症的1%。通过临床观察,中青年女性要比男性高出2~3倍。张主任说,甲状腺癌的致病因素尚不确定。
和许多其他肿瘤一样,甲状腺癌的发病机理目前尚难肯定。因此,甲状腺癌发病率增高与食盐加碘存在联系的推论依据并不充分,缺乏足够的证据。放射线、碘过量、基因遗传、不良情绪、激素水平等都可能是甲状腺癌发病的诱因。但是,目前并没有直接证据证明碘过量可导致甲状腺癌。
那甲状腺癌的病人是否真的有所增加?一方面,由于我国缺少规范的肿瘤疾病登记制度,大家通常借用国外的发病数据做参考,并不能准确反映出我国真实发病情况,另一方面,甲状腺癌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低度恶性的疾病,越来越多的人群被早期发现患有甲状腺癌,可能与彩超技术应用的普及、超声科医生检查水平的提高以及仪器的准确度、灵敏度的提高有关,所以即使确定病例增加,也不完全是因为现在得病的人增加了。
对于大家关心的碘超标危害的问题,碘超标与碘缺乏都有危害,国际权威学术组织于2001年首次提出了碘过量的定义(尿碘大于300微克/L),认为碘过量或可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脑发育受损、自身免疫甲状腺病和乳头状甲状腺癌的发病率显著增加。
而碘摄入量过低易引起孕妇死胎、自然流产和早产、还会影响婴幼儿脑发育,严重的碘缺乏会得大脖子病,在医学上叫地方性甲状腺肿。
据中国营养学会的一份报告显示,中国城市居民日均盐摄入量为11克,农村居民达到17克,这意味着,根据目前市面上多数碘盐中每克盐含碘20~50微克计算,中国人每天摄碘量达到了惊人的220~850微克,远远超过世界卫生组织划定的200微克/天的安全线。
对于这个数据,其实它忽略了碘盐从出厂到销售过程中,碘含量会丧失20%,而在烹饪过程中,又会丧失20%,这意味着中国人每天从碘盐摄入的碘量实际上只有140~540微克,并不那么惊人了。
此外过量的碘很容易通过肾脏从尿液中排出,许多人每天摄入的碘量超过了这一安全线,并没有出现不良反应。
人体摄入碘应该因人而异,做到合理摄入。正常人要避免完全不摄入碘和大量摄入碘的两个极端。张教授举例道。比如,生活在华北地区的人们,由于水中碘的含量很少,此地区的人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碘的摄入,避免大脖子病的发生。而沿海城市的人们因为所处环境及食物中本来就不缺碘,因此可以适当减少碘的摄入。孕妇则需要在怀孕期多摄入一些含碘的食物,因碘对于腹中胎儿的甲状腺细胞发育有着重要的作用,关系着孩子未来的智力发展。
对于生活中,有的市民把盐罐开着盖子,让碘自然挥发,有的做菜时早放盐,用油先煎一下使碘挥发。那么这些常用的民间碘盐脱碘法是否真的有效,其实这些方法并不能使碘挥发,因合格的碘盐中碘是比较稳定的,土法脱碘并不可行。现在的碘盐添加的是碘酸钾,较以前的碘化钾稳定,不容易挥发。
说到底,大家之所以如此关心碘超标问题,最大根源多是甲状腺癌缘故,只要早期发现,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治愈率非常高。而临床实践证明,超声是早期检查甲状腺癌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超声检查也是一种安全而又非常敏感的技术,在多种甲状腺疾病诊断中都可提供有参考价值的依据。定期的甲状腺超声检查,对于甲状腺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有很大的帮助。
如果市民真的担心自己是否碘超标,还可以进行尿碘检测,据介绍,碘的营养状况一般用尿碘排泄量来表示,一个人的尿碘排泄量近似于本人的碘摄入量。因此,尿碘被认为是目前最直观监测人体碘摄入量的指标。
最后专家建议,应多吃富含营养和纤维素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减少脂肪的摄入,少吃肥腻、香燥、辛辣的食物。保持精神愉快,防止情志内伤,也是预防肿瘤发生的重要方面。忧郁情绪的人由于免疫功能的紊乱易患肿瘤,所以,保持良好的心态能预防肿瘤的发生。积极锻炼身体,也能提高抗病能力。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