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与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有何区别
心血管病专家介绍:缺血性心肌病最常见的病因是冠心病,即主要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闭塞、痉挛等病变引起。少数是由于冠状动脉先天性异常、冠脉动脉炎等疾病所致。缺血性心肌病是指由于长期心肌缺血导致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纤维化,从而产生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受损,引起心脏扩大或僵硬、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等一系列临床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患者心脏增大而心肌张力减弱。心肌细胞内有黏蛋白和黏多糖沉积,呈假性肥大,严重时心肌纤维断裂、坏死,间质有明显水肿,水肿液中含多量的黏液素。临床上多有明显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的表现,如怕冷、表情淡漠、动作迟缓、毛发稀疏并有黏液性水肿,可有劳累后呼吸困难、乏力和心绞痛。一般都有明显的黏液性水肿体征。心脏浊音界增大,心尖搏动弥散而微弱,心音低弱。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P波和QRS波群低电压,T波在多数导联中低平或颠倒,若心脏病变累及传导系统,可引起束支传导阻滞或房室传导阻滞。超声心动图提示心腔扩大、搏动减弱,常可见到心包积液。但老年患者黏液性水肿的表现可以不典型,若偶有心绞痛症状而心脏增大并发生心力衰竭和心律时易被误诊为缺血性心肌病。但这些患者通常表现有表情淡漠、动作迟缓并有黏液性水肿的临床体征,在有心力衰竭情况下心率仍不增快,并且很少发生异位性快速性心律。T4和T3降低,血清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增高,血浆蛋白结合碘低于正常,甲状腺摄131I率低于正常而尿中131I排泄率则增多,血红蛋白含量和红细胞计数减少,基础代谢率降低。超声心动图检查可见大量心包积液,由于其发生较缓慢,故心脏压塞症状多不明显,静脉压也多属正常,积液内富含胆固醇和蛋白质。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