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从口吃大王到口吃矫正大王

发布日期:2014-10-13 11:47:15 浏览次数:1595

创业故事:从“口吃大王”到“口吃矫正大王” 新华网 (2003-06-17 11:03:01) 来源:北京人才市场报

众所周知,口吃是一种“难言的病”,患上这种病的人,往往因为有话说不出、表达吃力而痛苦不堪,历史上有不少名人都是口吃病患者,如著名文豪鲁迅、诗人郭沫若、英国前首相丘吉尔等,幼年时都患有过严重的口吃病。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只知道嘲笑口吃患者讲话的缺陷,却很少有人正视口吃病患者往往都有过人的才智,只是苦于表达困窘而被埋没。然而,在浙江省天台县,却有一个幼年时就闻名乡里、老师点名连一个“到”字都喊不完整的“口吃大王”,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明出了口吃矫正器,不仅矫正好了自己的口吃,还创办了口吃研究矫治所和专门生产口吃矫正器的医疗仪器厂,为数以万计的口吃患者解除了“难言之隐”,成了绝无仅有的“口吃矫正专家”。

2003年4月20日,笔者通过长途电话,采访了这个“久病成良医”、进而开辟出自己人生道路的传奇式人物,了解到了他从“口吃大王”到“口吃矫正大王”的心路历程,下面是他的自述……

学来口吃口难开

1963年4月24日,我出生在浙江省天台县平桥镇裘村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3岁那年,父母因为要下地干活,把我托付给邻居帮忙照看,邻居家有个大我两岁、患有严重口吃的孩子。结果,我很快学会了口吃,受到人们的嘲笑。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口吃的程度也越来越重——7岁那年的一天,和小伙伴玩乒乓球,有个村民想逗我,就捡起球作势要走,我向他要,他说想要可以,但你得说出它叫什么名字呀,不然我怎么知道是你的呢?于是我就想告诉他那是一只乒乓球,可讲了一个“乒”字却无论如何也说不出那个“乓”了,只好“乒、乒、乒……”地说下去,逗得那个人笑了个前仰后合,他拿着球边走边逗我追着他要,于是,我就一边追一边“乒、乒、乒……”地说个没完,此事经好事者的渲染,很快传遍了附近的几个村子,于是,我“口吃大王”的名头就此流传开了。

上小学后,有一天我放学回家,看见妈妈在河边洗衣服,为了向妈妈打声招呼,离老远我就在心里打“草稿”,可越向前走,舌头越打结,等到了妈妈近前的时候,竟连一个字都说不出来了,那一刻,我羞愧得几乎想跳进河里去死掉算了。

上高中的第一天,老师进行点名,喊到我的时候,我使出了浑身的劲,那个“到”字却好像卡在喉咙里的鱼刺一样,怎么也说不出口。老师见没人答应,提高声音又叫了一次,结果还是听不到回答,老师以为是这个学生注意力没集中,就又大声地叫了一次。这时我已经憋得浑身燥热,出了一身的汗,却还是喊不出这个简单的“到”字,只好垂着头站了起来。老师觉得很奇怪,这时,有同学告诉老师,说我就是裘君茂,老师一听就火了,劈头盖脸把我骂了一顿:“你怎么搞的,点名不答应,没叫你起立你又站起来?”结果,同学们哄堂大笑起来。

在和同学的交往中,因为口吃,我受尽了委屈——有些同学喜欢学我讲话羞辱我,个别调皮的学生还为我起各种各样难听的绰号,为此我没少和人打架,经常被人打得鼻青脸肿不说,偶尔有一次打赢了对方,对方家长找上门来,我也是半天说不出一句囫囵话,有理讲不出,反被对方奚落,最终只能眼泪和着耻辱往肚子里咽。

在课堂上,我更是尝尽有口难言的苦头——明明很多问题的答案自己都心知肚明,但当老师点到我的名时,却往往因为害怕讲话口吃而不敢回答,因此,我非常害怕老师上课时提问。不知内情的老师提问到自己头上时,为了避免在全班同学面前出丑,每次我都是宁肯被老师批评也要装着不知道答案。为此,我不知受了多少误解,暗地里也不知多少次骂过自己,甚至怀疑自己活着到底有没有用,不知道自己的出路在哪里。

为求医吃尽苦头

我的家乡有一种说法,口吃病人在下雨天站在雨地里打自己耳光可以治好口吃病,于是,我就在下雨的天气里跑出家门,拼命地打自己的耳光,直打得双颊都肿了起来,可口吃病魔却依然如故……后来,有人告诉我说,喝洗锅水可以治愈口吃病,于是,我就挨家挨户去讨洗锅水喝,口吃却依然顽固地存在着,为此,我痛苦极了。

后来,听人说有个老中医的医术很神,我就病急乱投医地前去求治,老中医建议用针灸的方法治疗。结果,针灸了两个多月,口吃的症状不仅没有减轻,反而因为经常要大张着口、再加上针扎的刺激更加不便讲话了。老中医又为我开了很多刺激神经的药,虽然又苦又涩又麻,但为了根治口吃,我硬着头皮把汤药一滴不剩地倒进肚子,希望能够发生奇迹,让自己拥有流利讲话的权利。

然而,半年过去了,奇迹还是没有出现,我萌生了向现代医术求助的想法,就借了一笔钱,准备去省城治疗。因为讲不清自己要买什么车次的票,在买票时我受尽凌辱,后来在纸上写出车次和站名才买了一张到杭州的车票。到了杭州以后,我立刻一家医院接着一家医院地“周游”起来,却没有一家医院能治我的口吃病。万般无奈之下,我只好提出请医生为自己检查一下是不是发音器官有问题,如果是的话就干脆放弃治疗了,检查结果却是“一切正常,没有病变”,这好歹为我带来了一线希望,决心不管多么艰辛,都要治好自己的病。

尽管吃住都很节省,但我还是很快花光了带来的钱,只好无精打采地回到家乡。回去后,我不死心,就又借了笔钱,来到医疗条件更好的上海治疗。然而,上海的情况还是一样,没有一家医院能够为我解除口吃带来的痛苦,我陷入了绝望的境地之中,觉得自己完了,这辈子没有出头之日了。

“动手不动口”, 搞起小发明

1982年,我高中毕业后回到家里务农,经常上山砍柴。因为口吃的缘故,我不喜欢和人一起玩,没事的时候就埋头搞发明,最终发明了一种“节柴灶”,这个成果出来以后,县科委的有关领导立即把我调到县科委工作,给了我广阔的舞台。

这时,我已经到了谈恋爱的年龄,虽然相了好几次亲,但姑娘一听我张口说话,就无一例外地跟我Bye

bye了,这让我非常痛苦。为了排遣心中的苦闷,我就经常到图书馆去看书,却没想到,在这里接触到了不少关于口吃病发病原理以及可以通过自己注意不治自愈的报道。读完这些报道,我仿佛暗夜中的人看到了一线亮光,萌生了自我矫治的想法,立即根据资料上所说的口吃病人的发病原理,对自己进行相应的治疗。

通过实践,我觉得口吃病人由于根深蒂固的口吃恶习,仅靠在主观上控制自己讲话速度是不够的,因此,就想利用自己的特长搞个小发明辅助自己矫治,经过多次研究,最终发明出一种可以调节音频与音率,用它来指导并控制讲话速度的仪器,这就是后来为无数口吃病患者带去希望和福音的口吃矫正器雏型。在它的配合下,经过一段时间耐心而细致的治疗之后,我讲话口吃的毛病竟大为减轻,可以和正常人一样与人说话、进行沟通了。

大家都惊讶我如此巨大的变化,我自己更是感到开心不已,回想起为矫治口吃自己走过曲折的求医路,不禁感慨万千:大城市的大医院都治不好的口吃病,在自己的努力下竟然痊愈了,这说明自己并不是像以前想象的那么差劲,那么一无用处!再想到不知有多少口吃患者正和当年的自己一样求医无门,我不禁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为何不办个工厂生产这种仪器,既成就自己的事业,又帮其他口吃病患者矫正“难言之隐”呢?

经过一段时间的深思熟虑,我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辞职专门研究开发口吃矫正器,争取尽快拿出成熟的产品和一整套完善的矫正方法,帮所有的口吃病患者解除痛苦,不让他们再有口吃。

那个时候,下海经商还没有成为潮流,人们仍然习惯于把捧铁饭碗当成稳定的职业。知道我的想法后,不少人都劝我,说作为一个口吃病人,在科委有份工作干是多么幸运的事,瞎折腾什么,别弄到最后鸡飞蛋打,就后悔也晚了。我却觉得,自己受过口吃的苦,应该帮更多的人解决这种痛苦才对,如果安于拥有一份工作而坐失这种机会,无论对自己还是对别的口吃患者,都会是巨大的损失。我把想法向科委的领导做了汇报,幸运的是,领导非常支持我,不仅顺利地放了行,还在具体办厂的过程中给了不少必要的帮助。

办厂生产矫正器,找到快乐的事业

经过一番筹备,我的“天台口吃研究矫治所”于1984年正式成立了。经过一系列的改进和纵深开发,逐步完善了矫正器的功能,强化了使用效果,使之成为一个成熟的产品,可以投入批量生产,进一步推向市场了。在这个节骨眼上,资金不足横在我的面前,思来想去,我决心沿着自己选定的道路向前走,就大着胆子找人借了七八万块钱,创办浙江天台医疗仪器厂,自任专门生产“天台”牌口吃矫正器的厂长。

厂子建起来之后,我很快成了新闻人物,媒体纷纷对此事做了报道。一时间,我开始声名大噪,成了闻名全国的“口吃矫正专家”,慕名前来求治的口吃患者络绎不绝,看着这些抱着满腔希望登门求治的患者,深谙口吃痛苦的我感动了,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矫治口吃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和感悟一股脑地告诉了大家,提出“先克服自己是口吃病患者的心理障碍后再治口吃”的治疗方法,让患者明白口吃并不可怕,只要树立必胜的信心,就一定能够矫治成功。

在我的指导下,不少患者很快便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有些来求治时结结巴巴连自己名字都说不出来的患者竟然能够自如地在大庭广众之下发言,跟人流利地对话了。此事经过新闻媒体的报道,我收到了大量的来信,也得到了一个姑娘的爱慕,这个美丽的姑娘被我自强不息、化缺陷为事业的事迹和拼搏上进的进取心所打动,经人介绍,我和她建立恋爱关系,并最终把她娶进了家门。

结婚之后,我更加醉心于矫正器的研究和开发。随着资讯的增多,我了解到,虽然办厂以来,治愈了数以万计的口吃患者,但事实上,还有不知多少口吃患者生活在口吃的痛苦当中无法自拔,因此,我决心尽最大可能帮助所有与自己联系的患者,让每一个人都能拥有流利自如地讲话的权利。

在妻子的帮助下,我制订出了通过邮购服务更多患者的策略,广告一经在媒体投放,就迅速引发了强烈的关注,汇款单纷至沓来,连日本、美国、澳大利亚和港澳台地区也有人汇款前来要求购买。我深知口吃是一种与口吃患者如影随形多年的顽疾,治愈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奏效的,尤其是这种通过邮购方式自己在家进行治疗的患者,可能因为没人指导、没人监督或自己没有耐心等各方面的原因而造成治疗不彻底、治愈后容易复发,因此,就特别注重追踪指导,不是卖出矫正器以后就不管不问,而是时刻关心着它和它主人的情况——凡是患者写信、打电话前来反映矫治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难题,无论多忙多累,都坚持抽空解答,以最好的售后服务完善并延伸自己的产品功能。

至此,我真正把口吃矫正做成了一项事业——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甚至海外患者要求邮购矫正器的信件、电话、传真和伊妹儿,工厂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我也因此成了闻名全国的“口吃矫正大王”。通过邮购,我取得事业上成功的同时,也帮助了更多与自己有相同经历和痛苦的口吃患者,因此,心里时刻洋溢着一种深沉而凝重的快乐——看着一个个口吃患者经过矫治,充满感激地离去,读着一封封患者热情洋溢的来信,诉说着自己经过矫治,口吃症状已大为减轻甚至彻底治愈的感激,我觉得自己又做了一件好事,帮他们矫准了快乐的方向。

通过这项事业,我从一个一无所有的口吃患者,成了一个拥有幸福家庭、工厂和研究所的老板,庆幸之余,我觉得人活着就应该有所目标与追求——有人说上帝为人关上了一扇门,同时会为他打开一扇窗,就看他自己能不能找到那扇窗,知不知道利用那扇窗了,找得到并善于利用的话,无论是多么严重的缺陷,都同样能造就一个人!我觉得我正是一个这样的例子,虽然因为童年时的年幼无知模仿别人患上了严重的口吃,并因此而多次怀疑过自己的人生和未来,但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却把自己造就成了一个堪称是绝无仅有的“口吃矫正大王”,我的成功,对大家何尝没有深刻的启迪意义呢——连这样一个有着重度口吃的人都能扼命运的咽喉,开创一份快乐的事业,健全的你,何必抱怨生活的不公,而不去挖掘自身的潜力,从而为自己的人生打开一扇可以看得见风景的窗子呢?

(口述/裘君茂文/朱应召 )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