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吃常是心理问题
3岁的琳琳有口吃的毛病。家长因为焦急,动不动就骂她太笨,却发现琳琳的口吃变得越来越严重。后经医生诊断,琳琳患的是功能性口吃,心理障碍是关键因素。现在像琳琳这样的孩子越来越多,家长要正确看待,善于引导和鼓励,不要动辄责骂孩子,导致更严重的状况。
如今,孩子要接收的信息很多,甚至有家长为了使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很小的时候就用三种不同语系的语言进行启蒙教育。但此时孩子的大脑和语言发育不同步,虽然能接收信息,却不能很好表达。如果孩子大一点还说话说不清,家长就会经常骂“你怎么这么笨”之类的话。久而久之,孩子对说话就会产生恐惧,进而不愿说话。所以父母在小孩学讲话的过程中,应自始至终循循善诱,耐心引导,绝不能心急,更不要对孩子一时的表达不清百般责骂。还要注意在3岁前尽量让孩子学习一种语言,多种语言的发展只会让孩子说话更加混乱。
虽然口吃源于心理障碍,但因为很多孩子来就诊时往往已经不能开口,所以言语矫正治疗是必要的。首先是让口吃的孩子能够讲出“ā”音,因为他们“ā”的发音最容易纠正,在治疗早期能增强孩子自信,再结合嗓音训练、唇部、舌部、喉部的肌肉按摩、掌握呼吸运气过程中的讲话法则等一系列手段。随着治疗的进行,孩子讲话慢慢通畅了,信心自然也会提升,心理障碍可能就此被克服。
有的口吃问题,家长可通过在家的自我治疗使孩子的口吃症状消失,有的却要到正规医院才能解决。为此,家长应该如何辨别呢?“孩子两岁时有口吃的,家长应该做好正确的引导工作,耐心、不急躁逐字逐句地教孩子;可孩子到了三四岁以后症状还不能消退,就应该立即带孩子到医院接受检查并且治疗。”
对口吃的治疗最好是在上小学以前,否则同学会因孩子的口吃问题笑话他,这时,心理阴影就会加剧,治疗的难度就更大了。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