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孩子口吃怎麼辦

发布日期:2014-11-10 23:02:39 浏览次数:1600

書田診所小兒科主任 丁綺文

文文很早就學說話了,兩歲以後新字和新詞突然增加。可是就在這時候,說話開始結結巴巴。「我、我、我、我……」媽媽知道文文急於表達心中的意思,一時之間還找不到適當的字眼就開口,所以邊說邊想,藉著重覆前一個字,等下一個字。於是對她說:「慢慢來,沒關係,先想好,再慢慢說給我聽。」

這正是我自己的童年往事,由母親追述那段經過。我真佩服她當時處理得那麼好,因此沒有被口吃困擾太久,我就學會使用緩慢一點的節奏,把話說清楚講明白,小學的時候還能參加演講比賽呢。

人體說話的過程,先在腦中構思,然後動用唇、舌、喉部的肌肉和軟骨配合胸腔的呼吸運動,把意思表達出來。在每個環節裡,如果肌肉緊繃、發音器官不協調,就出現吐氣不順,唇舌不靈活,說話彷彿卡住了,僵在某個字一再重覆或停頓,出現口吃的現象。

兒童時期發生口吃,通常只是暫時性的。它最常發生在兩歲至五歲這段語言能力快速成長的階段,很可能腦部的思考與口語的表達不能同步。或者孩童自我情緒尚不能控制,在著急、不安、恐懼、憤怒甚至興奮的時候都容易口吃。當然,俗話說「十個口吃,九個急」,個性急躁的孩子,無疑更會講話結巴。

口吃和語言能力遲緩無關,更與智商沒有關連。兒童時期的口吃,很少需要接受特別的輔導與矯正。如果父母親認識口吃的特徵,並且適時幫助孩子,70%的兒童會自然康復,因此幼兒口吃又稱為「幼兒發展性語言不流暢」,可以樂觀看待。

然而近年來,隨著影像儀器的進步,科學家發現,「持續發展性口吃」的成年患者,核磁共振掃描圖片顯示,他們大腦顳葉比一般人肥大,而且大腦不規則結構也比常人明顯。這些研究告訴我們持續至成年期的口吃,除了大家熟知的心理因素之外,可能也有生理的因素。

1. 開頭難:第一個字說不出來,甚至要肢體動作的幫助,孩子會搖頭跺腳,擠眉弄眼,滿臉通紅才開得了口。第一個字發出,就順了,但又不敢停頓,否則下一句又難了。於是說話又急又快,含糊不清。

2. 重複字:大多數重複第一個字,但有時也會在一句話之中,某個對他難發音的字。例如:「老、老、老師,我有問題」或者「老師,我有問、問題」。

3. 延長音:字音雖不重複,但過分地拖長,才帶出下一個字,例如:「我 功課沒 做完,不 能來了。」這類口吃介於上述兩種之間,比開頭難口吃容易矯正。

4. 中斷話:說到一半,喉頭彷彿哽住了,後面的話出現停頓,斷句的位置改變。例如:「小明很討厭,他……想搶……我……的鹹蛋……超人」。

大部分的口吃患者會交替出現兩種以上的特徵。幼兒時期的發展性言語不流暢則以重複字為主。如果成長後沒有改善,到小學高年級或青春期,就可能逐漸轉變為兼有其他型式的成年人口吃。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00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