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对我省实施大骨节病病区移民
青海新闻网讯 全国人大代表、民盟青海省委专职副主委程苏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呼吁国家对我省实施大骨节病病区移民。
程苏介绍,青海省是我国大骨节病重病区省份之一,大骨节病主要分布在2州4县6个乡镇,现有大骨节病人1936人,病区受威胁人口5.69万人。青海省自1982年在海南州贵德县首次发现大骨节病流行,1984年、1989年相继在果洛州的班玛县和海南州的兴海县发生大骨节病流行,调查结果均为重病区,X线检出率分别为贵德59.20%,班玛63.74%,兴海43.78%。2004年调查中发现与兴海县相毗邻的同德县也有大骨节病人存在,调查结果X线检出率在6.36%-20.55%。青海省已判定的4个大骨节病区有3个分布在黄河流域。
程苏对我省大骨节病的儿童病情和成人病情均做了调研,2012年我省首次对黄河流域化隆、循化、尖扎3县6个乡21个行政村的1258名7-13岁在校儿童进行了大骨节病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大骨节病病情较严重。2008年在我省15个历史重病区村中检查了16岁以上居民5031人。
程苏呼吁,大骨节病的防治迫在眉睫。大骨节病自1849年前苏联报道以来,至今已有164年历史,但对其病因尚不明了。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国家和地方的重视,全国95%的病区已达到控制标准,病情较重的地区主要集中在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目前西藏和四川已经采取了病区搬迁措施。
因此,程苏建议,国家对防治我省大骨节病给予政策和资金的支持,结合生态移民实施病区移民;继续实施由国家扶贫办、卫生部、民政部、教育部支持的大骨节病易地育人教育项目,青少年在异地学成后也在异地就业,不再返回病区,这也是适合青海省大骨节病防治的有效措施之一;对上世纪八十年代病区遗留下来的大量成人大骨节病患者可根据《健康中国2020战略规划》总目标中提出的将地方病患者治疗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重症病患者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实施医疗救助。(作者:王肖芳)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