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虫病的防治策略和措施是什么
肝包虫病是牧区较常见的寄生虫,也称肝棘球蚴病。在中国主要流行于畜牧业发达的新疆、青海、宁夏、甘肃、内蒙和西藏等省区。病因犬绦虫寄生在狗的小肠内,随粪便排出的虫卵常粘附在狗、羊的毛上,人吞食被虫卵污染的食物后,即被感染。虫卵经肠内消化液作用,蚴脱壳而出,穿过肠黏膜,进入门静脉系统,大部分被阻留于肝脏内。蚴在体内经3周,便发育为包虫囊。包虫囊肿在肝内逐渐长大,依所在部位引起邻近脏器的压迫症状,并可发生感染,破裂播散及空腔脏器阻塞等并发症。
包虫病患者早期会有低热、食欲减退、腹泻、过敏性皮疹等现象出现,但是它的症状也会因包虫寄生的部位、囊肿大小以及有无并发症而不同。主要有两类表现:(1)过敏反应,常见的有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和过敏性休克,甚至导致死亡;(2)占位性病变,随着包虫囊的不断生长,被寄生的器官出现压迫性萎缩,影响功能或导致疼痛。根据侵害的器官分类,最常见的有肝包虫病、肺包虫病,其它还有腹腔包虫病、脾包虫病、肾包虫病、骨包虫病、脑包虫病及心脏包虫病等。
目前对包虫病的治疗仍然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但符合手术指征的比例不高,花费多、也有一定的危险性;药物治疗的疗程长达6个月以上,实施甚为困难。包虫病已成为农、牧区居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主要原因之一,对患病个人、家庭和社会的负面影响很大。
上文内容为大家讲解了肝包虫病的相关知识,希望大家多多了解肝包虫病的知识,为自己的肝包虫病健康护航。
来源网址-
fxefsdd57697说:说的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