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专家称常食鱼生易染肝吸虫病

发布日期:2014-10-29 19:20:36 浏览次数:1595

肝吸虫病是通过生食或吃未熟透的淡水鱼虾等淡水水产食品感染的。该病在广东省有63个县市流行,目前感染率已达5.36%,预计感染总人数超过500万。而近年曾在广州市进行过一次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发现番禺和南沙两个区高达20%的人群感染有肝吸虫病,发病率最严重。

据惠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相关资料报道,肝吸虫多存在于淡水鱼虾的脊背部分和尾部。而鱼生则是取淡水鱼脊背部分的肉,这正是肝吸虫聚集的地方,因此感染率更高。据了解,经常吃鱼生的人有30%-40%的机会感染上肝吸虫病,而不吃生鱼虾可基本排除感染可能。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肝胆外科副主任刘建平教授表示,经过长时间的观察总结出,经常吃浅水鱼生的人,肝吸虫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吃深水鱼生的人。这是因为钉螺是肝吸虫生活史中必不可少的中间宿主:肝吸虫虫卵先随患者或受感染动物如猫、犬等的粪便排入水中,被钉螺吞食,在其体内发育成尾蚴;而后尾蚴从螺体逸出,浮游水中,钻入淡水鱼虾,在其体内成囊蚴;当人或猫、犬等动物吃了生鱼或未煮熟的鱼虾时,就会被感染。

而钉螺主要分布于长江两岸和沿江水系、湖泊的江、洲、湖滩地区,以及以河、沟、田、水系灌区为主的山丘内陆型地区,在深水中很难发现,因此,肝吸虫病主要通过浅水鱼生传播,如鲩鱼、草鱼、青鱼、鲈鱼及淡水虾等,像三文鱼这类海鱼含有肝吸虫的几率则比较小。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