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青岛市卫生局发布流行性出血热疫情

发布日期:2014-10-04 19:27:19 浏览次数:1595

http://www.e23.cn2012-01-01青岛早报

摘要:流行性血热岛城去年累计发病249例,该病在人与人之间不传播。昨天下午,市卫生局组织市疾控中心和市传染病医院专家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2011年流行性出血热疫情。据了解,去年我市出血热发病数虽有所上升,但仍处于散发低水平状态,2011年累计发病数量为249例,且出血热不在人与人之间发生传播,市民不必过度恐慌。

流行性出血热岛城去年累计发病249例,该病在人与人之间不传播。昨天下午,市卫生局组织市疾控中心和市传染病医院专家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2011年流行性出血热疫情。据了解,去年我市出血热发病数虽有所上升,但仍处于散发低水平状态,2011年累计发病数量为249例,且出血热不在人与人之间发生传播,市民不必过度恐慌。

市区无出血热病例

据青岛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治科主任姜法春介绍,由于地理环境等原因,青岛市是山东省出血热发病率相对较高的城市之一,截至目前,我市去年共报告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例249例,报告死亡病例13例。青岛市出血热共出现过两次高峰,一次在1986年,发病数为2000余例,另一次在1999年,发病数为1000余例。姜法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出血热属于自然疫源地疾病,平均每8-10年爆发一次,近两年我市发病数一直处于上升趋势,但总体流行强度不大,处于散发低水平状态。目前,出血热疫情主要分布在农村地区,市内四区并无发病者,仅郊区有零星病例。

35万人次接种疫苗

调查发现,任何一个有疫情的村庄,发病人数都是1人,目前我市已经在5个市有疫情的村庄开展疫苗免疫工作,截止到目前,共有35万人次接受了疫苗免疫,主要对象为16-60岁的高危人群。由于该病严重时可导致死亡,致使不少市民产生恐惧心理。出血热在人和人之间是不进行传染的,因此市民不必过度恐慌。青岛市传染病医院感染科主任范天利表示,流行性出血热的主要传染源是老鼠,通过带毒老鼠咬伤、吸入鼠类排泄物形成的气溶胶以及摄入鼠类污染的食物等途径传播。

不少市民将出血热和鼠疫混为一谈,专家表示这两种疾病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传染病,鼠疫是我国法定甲类传染病,是由鼠疫杆菌引起,出血热是常见的乙类传染病,是由出血热病毒引起。

发热期易被误诊

专家提醒市民,本病临床症状主要有发烧、出血和肾脏损害三大特征,典型临床症状为三红三痛征。三痛为头痛、腰痛、眼眶痛或全身疼痛无力,三红表现为颜面、颈部及胸部皮肤充血潮红。眼球结膜水肿,眼睑和面部浮肿。可出现口内软腭、咽部及眼睛球结膜出血,腋下、胸背部皮下出血,形如搔抓样。典型的出血热临床表现有五期经过: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严重者可并发尿毒症肾功能衰竭内出血肺水肿脑水肿等,可导致死亡。其中发热期由于和感冒相似,容易被患者疏忽。

流行性出血热的防控应重点抓好预防接种和防鼠、灭鼠,高危目标人群要接种出血热疫苗,一旦误食鼠类污染的食物或被鼠类咬伤或抓伤,要及时清理伤口并接种出血热疫苗。治疗强调三早、一就、三把关,即早发现、早休息、早治疗,就地处理,把好休克、少尿、出血关。(记者 陈珂)

■新闻链接

被鼠类咬伤及时打疫苗

我省存在3种出血热疫区类型,在不同年代姬鼠型、家鼠型和混合型三种类型交替出现。从流行规律看,家鼠型疫情春季出现高峰;而姬鼠型疫情秋冬季出现高峰,以姬鼠(野鼠)传播为主。当前我省出血热疫区类型以姬鼠型为主,流行特点表现为病人病情较重、病死率较高。在此提醒广大公众,特别是农村居民要特别注意在生活和工作场所采取防鼠灭鼠措施,注意饮食卫生,高危适龄人群要接种出血热疫苗,一旦误食鼠类污染的食物或被鼠类咬伤或抓伤,要及时清理伤口并及时接种出血热疫苗。

全省出血热发病938人

省卫生厅昨日发布出血热疫情公告称,我省于1962年发生第1例出血热病人,20世纪八、九十年代曾出现大规模流行,平均年发病逾万人。

近年来,通过采取综合性防控措施,我省出血热疫情呈现连年下降趋势,2009年后,每年报告发病人数已在千例以内。

2011年全省报告出血热938例,与2010年同期(956例)相比下降1.88%;死亡24例,与2010年同期比较死亡数增加11例,病死率为2.56%。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