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喉性心肌炎症状
并发症:1.心律失常? 白喉性心肌炎易出现心律失常的表现,其中有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室性期前收缩、阵发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或颤动、房室及束支传导阻滞等,严重者可发生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2.心力衰竭? 重症白喉性心肌炎由于心肌损害广泛而严重,可出现心脏扩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
3.心源性休克? 当白喉性心肌炎心肌损害严重而且范围广泛时,可因心脏搏血量减少出现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可有血压下降及周围组织灌注不足等表现,严重出现心源性休克。
白喉性心肌炎心肌受损的机制是由于白喉杆菌释放毒素,干扰氨基酸从可溶性核糖核酸转换到多肽类结构,从而抑制蛋白质的合成。
白喉杆菌侵袭力弱,仅在其损伤处的皮肤和黏膜局部生长繁殖。但所产生的外毒素毒性极强,机体吸收后可产生毒血症状,并导致全身性病理变化,以心肌、肾上腺和末梢神经为著。白喉性心肌炎主要累及心肌细胞和心脏传导系统,其病理改变早期可见心脏明显扩大,心肌细胞呈混浊肿胀和脂肪变性,继之出现多发性灶性玻璃样变性、颗粒样变性以及心肌细胞坏死,附近伴有多形核白细胞浸润;晚期可有结缔组织增生,心脏传导系统可发生变性、坏死及瘢痕形成,导致传导系统功能异常。
白喉杆菌的外毒素可引起心肌和心脏传导系统导致变性、坏死和瘢痕形成,常见于白喉病的第1周末和第2周之初。第2周末可出现恢复性改变,包括肉芽组织形成,心肌病变恢复,胶原组织及成纤维细胞增生。至病程第3、第4周心肌可有瘢痕组织形成。
本病多见于儿童,冬春为多发季节。主要由飞沫传染,亦可经玩具,衣服和用具间接传播。有以下临床表现特点:
1.白喉病的征象? 包括发热、恶心、呕吐,在咽、喉、鼻,偶尔在皮肤及其他部位有白喉假膜形成,局部淋巴结肿大,可出现“牛颈”等。白喉尚可出现呼吸道阻塞症状,吸气时有蝉鸣音或出现“三凹征”。
2.循环系统受累表现? 包括乏力、面色苍白、发绀、呼吸困难等症状。体检有心脏轻至中度扩大,心音低钝,可呈胎样心音,心动过速或过缓(多为房室传导阻滞现象),心尖区可出现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和舒张期奔马律,广泛心肌病变可造成心源性休克,多在起病后第2周发生,常先有皮肤苍白、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继之出现四肢厥冷、脉搏细弱、血压下降等征象。此外,白喉杆菌外毒素对周围小血管及血管舒缩中枢的毒性作用,也可能是导致本病休克的原因。亦可有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征象,包括肺淤血和体循环淤血的症状、体征。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