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尿失禁
据统计,我国超过50%的女性受到不同程度尿失禁的困扰,其中以绝经后的妇女尤为好发。由于经常遗尿、漏尿,患者的阴部常是湿漉漉的,重者更是时刻不能离开尿垫。尿失禁对女性朋友的工作、社交、运动、旅行、性生活等均可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因而尿失禁又被人们称为“社交癌症”,给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均造成了极大的阴影,甚至导致抑郁,成为不少女性朋友的难言之隐。
要想科学地认识尿失禁,那就得先从定义说起。尿失禁泛指尿液不受控制而不自主地流出。根据其表现及病因不同,可以大致分为以下三类,具体为:
★压力性尿失禁当腹压突然增加时尿液不自主地漏出。一般表现为咳嗽、大笑或打喷嚏时发生漏尿。该疾病多与女性盆底支持功能减退相关。
★急迫性尿失禁当患者尿意感强烈时无法憋尿而出现的漏尿。通常伴随尿频、尿急,一般与膀胱过度活动及一系列神经系统病变相关。
★充溢性尿失禁指的是膀胱中的尿液过分潴留而又无法排出,最终只能点滴漏出的情况,多与下尿路的梗阻及膀胱收缩无力等疾病相关。
因此,当患者前往医院就诊时,一般均需进行尿常规检查、泌尿系统超声检查以及残余尿检查,以便泌尿科医生根据患者的主诉和上述检查结果来对尿失禁的类型进行判断。
基于国内外多年来对不同类型尿失禁的深入研究,目前人们对于该疾病的治疗手段种类繁多,防治体系日益完备。泌尿科的医师们已逐渐形成了一套成系统、分阶段的尿失禁防治模式。
一线治疗以改善盆底功能的盆底肌锻炼为主,主要包括生物反馈、电刺激等物理治疗。对于上述治疗疗效不佳的患者,可根据不同的尿失禁类型进行药物治疗,例如M受体阻滞剂等。最后,对于中、重度的尿失禁患者,在上述治疗均无效的前提下,可尝试开展手术治疗,包括各类吊带术及骶神经电刺激等。以下从保守治疗和非保守治疗两个方面将目前尿失禁的主要治疗手段作一介绍。
★保守治疗尽管不同类型的尿失禁发病机制各不相同,然而在保守治疗方面除了改变饮水习惯,避免搬运重物等生活方式改变之外,几乎所有的患者均可以首先尝试改善盆底功能的康复治疗,尤其对于压力性尿失禁,改善率一般可达到50%—80%。
所谓盆底功能锻炼是指基于KEGEL运动,配合生物反馈与电刺激等治疗手段,对盆底功能进行的综合性提升。盆底功能锻炼的作用包括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盆底肌肉的强度、耐力和控制力;增强神经反射能力等。该疗法具有无创、无痛、可重复等优势,目前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对产后42天的妇女更是常规进行盆底肌肉锻炼,从而大大地减少了尿失禁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
除此之外,在保守治疗方面,对于急迫性尿失禁,尤其是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患者可以同时服用M阻滞剂以抑制膀胱的过度活动来加强疗效。而对于充溢性尿失禁的患者而言,除了明确原发病因之外,可以同时开展间歇性清洁导尿。
★手术干预对于上述治疗3个月以上仍未获得理想疗效的患者,则需进行手术干预。
目前对于中、重度的压力性尿失禁而言,TVT/TOT微创吊带术是目前治疗的金标准。该手术采用一根特制的穿刺针,经患者阴道前壁的小切口、尿道两旁穿刺,将一条聚丙烯网带U型悬吊固定于尿道中段下方,该网带可与周围增生组织构成“吊床样”结构,替代松弛、延长的盆底支持结构及韧带,从而使尿失禁患者的正常尿道关闭机制得以恢复。该微创手术损伤小、恢复快,一般只需住院2-3天,有效率可达95%以上。
对于难治性的急迫性尿失禁患者,骶神经电刺激术可以显著改善其尿频、尿急、尿失禁的症状。骶神经电刺激又称膀胱起搏器,类似于心脏起搏器,是一种植入式可程控的微创电调节疗法,通过电流刺激骶神经,调节与排尿相关的膀胱、尿道括约肌和盆底的神经反射,使异常的神经反射重新到达平衡,改善相应的排尿功能障碍症状。
目前全球已经有13.8万人受益于该疗法。膀胱起搏器治疗分体验治疗和长期植入两个阶段。体验治疗可以让病人在植入起搏器前亲身体会这项治疗对自己的效果,如果病人在体验期间能够获得症状缓解,即可植入长期系统。
综上所述,尿失禁经过正确的诊断及系统的治疗,是完全可以被治愈的。上海仁济医院泌尿科尿控亚专业组依托“上海交通大学尿失禁及盆底重建诊治中心”,每年尿控及尿失禁康复专病门诊量约7000人次,是我国较早开展各类国际先进尿失禁诊疗手段的单位之一。需要提醒的是,通常每天跑厕所多于八次的市民要提高警惕,及时到医院就诊排查,一旦确诊后接受规范治疗。
(作者李佳怡为上海仁济医院泌尿科盆底康复中心主任,交通大学医学院尿失禁及盆底重建诊治中心秘书长,门诊时间:周二下午神经源性膀胱专病门诊;周五上午尿失禁康复专病门诊;董樑为博士研究生)
据统计,我国超过50%的女性受到不同程度尿失禁的困扰,其中以绝经后的妇女尤为好发。由于经常遗尿、漏尿,患者的阴部常是湿漉漉的,重者更是时刻不能离开尿垫。尿失禁对女性朋友的工作、社交、运动、旅行、性生活等均可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因而尿失禁又被人们称为“社交癌症”,给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均造成了极大的阴影,甚至导致抑郁,成为不少女性朋友的难言之隐。
要想科学地认识尿失禁,那就得先从定义说起。尿失禁泛指尿液不受控制而不自主地流出。根据其表现及病因不同,可以大致分为以下三类,具体为:
★压力性尿失禁当腹压突然增加时尿液不自主地漏出。一般表现为咳嗽、大笑或打喷嚏时发生漏尿。该疾病多与女性盆底支持功能减退相关。
★急迫性尿失禁当患者尿意感强烈时无法憋尿而出现的漏尿。通常伴随尿频、尿急,一般与膀胱过度活动及一系列神经系统病变相关。
★充溢性尿失禁指的是膀胱中的尿液过分潴留而又无法排出,最终只能点滴漏出的情况,多与下尿路的梗阻及膀胱收缩无力等疾病相关。
因此,当患者前往医院就诊时,一般均需进行尿常规检查、泌尿系统超声检查以及残余尿检查,以便泌尿科医生根据患者的主诉和上述检查结果来对尿失禁的类型进行判断。
基于国内外多年来对不同类型尿失禁的深入研究,目前人们对于该疾病的治疗手段种类繁多,防治体系日益完备。泌尿科的医师们已逐渐形成了一套成系统、分阶段的尿失禁防治模式。
一线治疗以改善盆底功能的盆底肌锻炼为主,主要包括生物反馈、电刺激等物理治疗。对于上述治疗疗效不佳的患者,可根据不同的尿失禁类型进行药物治疗,例如M受体阻滞剂等。最后,对于中、重度的尿失禁患者,在上述治疗均无效的前提下,可尝试开展手术治疗,包括各类吊带术及骶神经电刺激等。以下从保守治疗和非保守治疗两个方面将目前尿失禁的主要治疗手段作一介绍。
★保守治疗尽管不同类型的尿失禁发病机制各不相同,然而在保守治疗方面除了改变饮水习惯,避免搬运重物等生活方式改变之外,几乎所有的患者均可以首先尝试改善盆底功能的康复治疗,尤其对于压力性尿失禁,改善率一般可达到50%—80%。
所谓盆底功能锻炼是指基于KEGEL运动,配合生物反馈与电刺激等治疗手段,对盆底功能进行的综合性提升。盆底功能锻炼的作用包括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盆底肌肉的强度、耐力和控制力;增强神经反射能力等。该疗法具有无创、无痛、可重复等优势,目前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对产后42天的妇女更是常规进行盆底肌肉锻炼,从而大大地减少了尿失禁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
除此之外,在保守治疗方面,对于急迫性尿失禁,尤其是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患者可以同时服用M阻滞剂以抑制膀胱的过度活动来加强疗效。而对于充溢性尿失禁的患者而言,除了明确原发病因之外,可以同时开展间歇性清洁导尿。
★手术干预对于上述治疗3个月以上仍未获得理想疗效的患者,则需进行手术干预。
目前对于中、重度的压力性尿失禁而言,TVT/TOT微创吊带术是目前治疗的金标准。该手术采用一根特制的穿刺针,经患者阴道前壁的小切口、尿道两旁穿刺,将一条聚丙烯网带U型悬吊固定于尿道中段下方,该网带可与周围增生组织构成“吊床样”结构,替代松弛、延长的盆底支持结构及韧带,从而使尿失禁患者的正常尿道关闭机制得以恢复。该微创手术损伤小、恢复快,一般只需住院2-3天,有效率可达95%以上。
对于难治性的急迫性尿失禁患者,骶神经电刺激术可以显著改善其尿频、尿急、尿失禁的症状。骶神经电刺激又称膀胱起搏器,类似于心脏起搏器,是一种植入式可程控的微创电调节疗法,通过电流刺激骶神经,调节与排尿相关的膀胱、尿道括约肌和盆底的神经反射,使异常的神经反射重新到达平衡,改善相应的排尿功能障碍症状。
目前全球已经有13.8万人受益于该疗法。膀胱起搏器治疗分体验治疗和长期植入两个阶段。体验治疗可以让病人在植入起搏器前亲身体会这项治疗对自己的效果,如果病人在体验期间能够获得症状缓解,即可植入长期系统。
综上所述,尿失禁经过正确的诊断及系统的治疗,是完全可以被治愈的。上海仁济医院泌尿科尿控亚专业组依托“上海交通大学尿失禁及盆底重建诊治中心”,每年尿控及尿失禁康复专病门诊量约7000人次,是我国较早开展各类国际先进尿失禁诊疗手段的单位之一。需要提醒的是,通常每天跑厕所多于八次的市民要提高警惕,及时到医院就诊排查,一旦确诊后接受规范治疗。
(作者李佳怡为上海仁济医院泌尿科盆底康复中心主任,交通大学医学院尿失禁及盆底重建诊治中心秘书长,门诊时间:周二下午神经源性膀胱专病门诊;周五上午尿失禁康复专病门诊;董樑为博士研究生)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