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分娩后更需防尿失禁

发布日期:2014-10-30 00:28:52 浏览次数:1600

每年6月份的最后一周是“世界尿失禁周”。提起尿失禁,大部分人会认为这是一种只有在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身上才会出现的情况,但专家表示,健康人群也会存在尿失禁问题,而且还很普遍。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吴士良表示,遗尿是一种让人陷入尴尬的疾病,除了妨害正常生活及作息,影响社交活动,有时还会造成夫妻间性生活的不和谐。北京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在北京地区成人中(18岁以上)的调查显示:尿失禁的男性发病率为12.1%,女性发病率为46.5%,其中女性多为压力性尿失禁,问题尤其普遍。

吴士良解释说,压力性尿失禁是指在咳嗽、喷嚏、大笑或运动等腹压增加时,出现小便自尿道不自主流出的现象。“一些女性的盆底肌肉出现问题后,即便腹腔内压力稍有增大,就会有遗尿的现象,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压力性尿失禁。”

吴士良表示,发生压力性尿失禁的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因为分娩、肥胖便秘等因素使得盆底支持结构被破坏而松弛;第二、由于雌激素水平低下或其他原因(如手术、放疗等)导致尿道黏膜萎缩。总体来说压力性尿失禁在分娩后的女性中较为常见,如果在分娩后没有注意盆底的恢复,可能就会造成尿失禁的问题。

不过,吴士良表示,通过盆底锻炼等方式,尿失禁是可以治疗和预防的。

预防 多了解尿失禁的相关知识,尤其是孕妇更应该做好产后的恢复。对于偶尔的遗尿也应该予以重视,避免便秘、慢性咳嗽等使腹压长期增大的因素,以此避免尿失禁的出现。对于轻微尿失禁的患者,注意以上问题也有助于病情的恢复。

锻炼 重视盆底锻炼。盆底锻炼是以收缩肛门动作为主的锻炼,由于女性是通过盆底肌肉控制尿道,盆底锻炼对于尿失禁的预防和治疗都有很大帮助。而收缩肛门则是一项非常简单容易掌握的盆底锻炼方法,不需要专门的指导也可以在家练习。

药物治疗 可以口服或局部运用雌激素类药物,改善尿道黏膜的萎缩现象,增加“水封”效应。药物治疗适用于轻中度患者。

微创手术 通过膀胱颈及尿道悬吊的微创手术方式,纠正松弛的盆底结构。手术治疗一般适用于中重度患者或其他治疗失败的患者。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00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