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神经源性膀胱的康复方法

发布日期:2014-11-20 11:53:01 浏览次数:1600

所谓神经源性膀胱,就是指由于脊髓损伤、脑出血脑梗塞等神经系统病变所致储尿或排尿功能障碍,表现为尿潴留或(和)尿失禁。该病症具有并发症多、患者心理压力大、康复时间长等特点。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应到专门的医疗机构接受专业的康复治疗,主要有以下几种康复方法:

一、干预疗法

1.心理干预。

多数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存在严重的储尿或排尿功能障碍,不仅给患者造成严重的生理功能障碍,而且可导致严重的心理障碍,甚至会导致抑郁症的发生,重者还有轻生念头,因此,在发病初期,对患者尤其是病情严重患者进行及时的心理康复治疗,第一个月内每周对患者心理辅导至少1次,以后每两周1次。

2.生活干预。

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在生理功能上发生很大变化,影响正常生活。要帮助患者充分了解自己的病情,写成定点休息、定点饮食、定点大小便的良好生活习惯。患者家属要为患者生活提供便利条件,根据患者的康复需要,购置一些辅助训练器材,在家庭设施方面,创建一个便于患者活动、就餐、入厕等日常生活环境。

二、功能重建疗法

1.水出入量控制训练。

根据膀胱安全容量定时、定量饮水和定时排尿,每次饮水量400~450ml,争取其后排尿量达到400 ml,每日总尿量1800~2000 ml,控制排尿次数在4~5次/日。

2.盆底肌力训练。

加强对肛门外括约肌肌力训练,有利于尿道外括约肌功能的恢复。训练患者提肛动作,主动收缩盆底肌,每次收缩时间持续4~6 s,10次为一组,每日10组。

3.降低括约肌张力训练。

通过缓慢牵拉肛门来缓解盆底肌痉挛,从而缓解尿道括约肌痉挛,降低流出道的阻力,改善膀胱功能,如果同时配合肛门内置电刺激治疗效果会更好。

4.反射性膀胱训练。

主要是利用正反馈排尿原理促进膀胱排空,通过叩击或触摸耻骨上区、牵拉阴毛、摩擦大腿内侧,挤压阴茎龟头(阴蒂)等出发点,促进反射性排尿,叩击时宜轻而快,避免重叩,叩击频率50~100次/分钟,扣击次数100~500次。另外,还可以通过让患者听流水声、热饮、洗温水浴等措施,促进反射性排尿。

5.代偿性排尿训练。

一是采取Valsalva法,依靠增加腹部力量提高膀胱内压使膀胱颈开放而引起排尿。患者取坐位,身体前倾,快速呼吸3~4次,以延长屏气、增加腹压的时间,然后深吸气后屏气,增加腹压,用力做排便动作。

二是采取Grede手压法,双手拇指置于髂嵴处,其余手指放在膀胱顶部(脐下方),逐渐用力向内下方挤压,也可用拳头由脐部向耻骨方向用力滚动,加压时须缓慢轻柔,避免膀胱压力过高造成肾脏损伤

6.间歇性导尿。

由患者本人或家属进行的不留置导尿管的导尿方法,通过使患者周期性充盈与排空膀胱,帮助其恢复正常膀胱容量,有利于膀胱功能的重建。

三、电磁刺激疗法

1.骶神经功能性磁刺激。

通过刺激盆底神经的分支、阴部神经和下肢的肌肉,可以抑制逼尿肌过度兴奋,从而改善膀胱功能。该方法具有安全、无创、无副作用等优点,不产生疼痛又不需要在肛门或阴道放置电极,被认为是优于传统电刺激的一种方法。

2.生物反馈疗法。

借助电子仪器,将人在正常情况下意识不到的肌电、皮温、心率、血压等体内变化转化为可以被人感知的视、听信号,指导和训练患者根据这些信号控制自身的不随意功能。该疗法的的目的是训练患者正确感受膀胱内容量的变化,并与相应的感觉相联系,克服失去膀胱容量感的缺陷,寻找判断尿液量的新方法。

四、针刺疗法

根据尿流动力学的检查结果针刺与膀胱功能康复相关的穴位,针刺疗法对肾脏的泌尿功能,输尿管、膀胱和尿道括约肌的舒缩等功能有所帮助,特别对低张力性膀胱的治疗效果更佳。

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是极其复杂的综合工程,目前还没有哪一种方法可以使神经源性膀胱功能完全恢复,采用膀胱功能训练、生物反馈疗法、针灸疗法等综合治疗给排尿功能障碍的患者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方法,有利于膀胱功能的恢复。

联系人: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康复科主任 李贞兰

联系电话:15943053720 0431-88782932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00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