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皮质化脓性感染
所属部位:腰部
【疾病概述】
肾皮质化脓性感染为葡萄球菌经血运进入肾脏皮质引起的严重感染,形成脓肿时称之为肾皮质脓肿或化脓性肾炎,几个脓肿融合则称肾痈。随着广谱抗生素的发展,肾皮质化脓性感染的发生率较前明显减少,除非机体免疫机制低下或缺陷。
【肾皮质化脓性感染病理】
初期病变局限于肾皮质,形成多发性微小脓肿,可集合成多房性脓肿。经过抗感染药物控制感染后,皮质感染可自行逐渐消失。一部分患者由于炎症继续发展会形成肾痈。少数病例发展到晚期,病灶可穿破肾被膜,侵入肾周围脂肪,形成肾周围脓肿。
【肾皮质化脓性感染病因与发病机制】
肾皮质化脓性感染的致病菌最常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菌可由其他部位化脓性病灶,经血液循环而进入肾脏,例如疖、痈、脓肿感染的伤口、上呼吸道感染或肾邻近组织如肝、胆囊、胰腺和高位盲肠后阑尾脓肿等。偶尔可继发于尿路梗阻如尿路结石,或者先天性畸形如儿童的膀胱输尿管反流。
【肾皮质化脓性感染诊断要点】
诊断要点概述
诊断除根据病史和体格检查外,实验室检查发现有贫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数升高,血液培养可发现细菌生长。X线检查,腹部平片显示肾外形增大,周围水肿使肾影模糊,腰大肌阴影模糊或消失。当脓肿破裂到肾周围时,可见腰椎侧弯。IVP显示肾皮质脓肿压迫肾盂肾盏,使之变形。B超可显示不规则的脓肿轮廓,稍向肾边缘凸出,脓肿为低回声区,B超诊断难以与肿瘤内坏死鉴别。CT扫描可见肾皮质腔有液平,CT值介于囊肿与肿瘤之间,但难以与肿瘤内坏死鉴别。
鉴别诊断
临床表现
本病一般突然发作,伴有寒颤、高热、食欲不振和菌血症症状,尤似急性肾盂肾炎。初期可无尿路刺激症状,因感染在皮质未侵入肾盂,尿液检查无脓尿。腰部钝痛、患侧肾区有叩痛,患侧腰部可触及包块,腰部肌肉紧张和皮肤水肿,常有患侧肋脊角叩痛,尤以多发性小脓肿合并成大脓肿时最为剧烈。发病2~3d后,尿内可发现脓细胞,尿液培养有球菌生长。血白细胞增高,以分叶核粒细胞增多为主。部分病例开始仅呈亚急性或慢性炎症表现,若延误诊治,病程往往维持较长时间。
【肾皮质化脓性感染治疗概述】
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者应立即用耐青霉素酶及对β-内酰胺酶有抵抗力的抗生素治疗,如羧苄西林或头孢霉素,早期常能治愈。如药物治疗无效,可行脓肿切开引流。肾皮质化脓性感染若继发于慢性肾盂肾炎,可根据血液、尿液或脓肿穿刺液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选用合适抗生素。若伴尿路结石,则需行取石术。如脓肿引流不畅,肾脏破坏严重,应考虑做患侧肾切除术。并发肾周围脓肿时,应施行肾周围切开引流术。
【肾皮质化脓性感染并发症】
若延误诊治,可发展为败血症,肾皮质脓肿可穿破肾包膜进入肾周围引起肾周围脓肿。
【肾皮质化脓性感染预后】
肾皮质化脓性感染若能早期诊治,选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效的抗生素,预后良好。一般病程为1~2周,急性炎症症状逐渐消失。个别病例由于延误诊治或机体免疫力严重的低下,可死于严重的脓毒血症。继发肾周围脓肿,如能早期进行切开引流术,亦可获得治愈。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