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慢性髓细胞白血病

发布日期:2014-11-11 12:50:59 浏览次数:1595

有一种白血病患者,他们得病时多半没有明显症状,得病后不知道如何坚持检测并吃药,吃药后却又不得不大举外债来维持治疗。尽管他们不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但是他们的呼声并不小——

慢性髓细胞白血病(简称慢粒)是骨髓造血干细胞异常增殖形成的恶性肿瘤,是慢性白血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约占白血病患者总数的15%。据统计,我国慢粒的发病率约为10万分之0.36~1,即每年约新增慢粒患者5000人。按患病率计算,我国现有的慢粒患者约有3万~4万名,以中老年人为主。

白血病是由于骨髓在造血过程中发生了异常变化,造血细胞故障影响了正常血细胞的生长和功能而造成的,而慢粒以髓系造血干细胞恶性增生为主,其血液中的白细胞数量远远高于正常人,特别是粒细胞(白细胞的一种)比例显著增高。

慢粒的发病与遗传染色体有关,它是首个被证明与某个具体的染色体异常有关的人类肿瘤。在某种病理状态下,细胞内染色体发生断裂,易位(断裂之后相互融合)形成异常染色体,即费城染色体。费城染色体开始在人体内制造不正常的蛋白,称为BCR-ABL融合蛋白。这种融合蛋白使血液中的白细胞,特别是粒细胞的增殖不受控制,大量繁殖,从而导致慢粒。因此,慢粒患者均可检出BCR-ABL融合基因。

尽管慢粒有着显著的脾脏肿大的特征,但目前40%的慢粒患者是没有明显症状的,常见的症状就是出血、头晕乏力等,很多病人都是在医院查体的时候才发现患上了慢粒。在发病早期,那些恶性增生的粒细胞具有分化的能力,且骨髓功能是正常的,所以常在数年内保持稳定。但如果发现晚,不及时接受正规治疗,病情进展,最终会转变为急性白血病而死亡。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能够根治慢粒的唯一方法,但是受到很多方面的限制,成功率仅为50%,而且术后生活质量较差。目前,医学界对慢粒主要采取靶向治疗方式,即针对慢粒的融合蛋白,使其丧失导致粒细胞异常增殖的功能。靶向治疗的药物为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简称TKI)。一代TKI药物主要是伊马替尼,二代TKI药物有达沙替尼、尼洛替尼等。有研究报告显示,接受伊马替尼治疗8年的慢粒患者,85%的人可以生存下来,生存预期可达15年到20年,甚至更长。

[责任编辑:丛芳瑶]

1 2 下一页 尾页

2

1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