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杂合性白血病的发病原因
急性杂合性白血病?很多人对此都会有疑问,什么是急性杂合性白血病,这种病究竟是因为什么原因所导致的?是不是治愈的机会十分的渺茫?我们到底该怎么办,都不知道发病的原因又怎么去预防呢?
1.病毒:已证实鸡,小鼠,猫,牛和长臂猿等动物的自发性白血病组织中可分离出白血病病毒,为一种反转录病毒,在电镜下大多呈C型,人类白血病的病毒病因研究已有数十年历史,但至今只有成人T细胞白血病肯定是由病毒引起的,1976年日本高月清首先报道成人T细胞白血病或淋巴瘤(ATL),以后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在日本西南部,加勒比海区域及中部非洲为高发流行区,1980年在ATL细胞系中发现ATL相关抗原,并在电镜下发现了病毒颗粒,美国Gallo和日本的日昭赖夫分别从病人培养细胞株中分离出C形反转录RNA病毒,分别命名为HTLV-Ⅰ和ATLV,以后证实二者是一致的,这是对人类白血病病毒病因研究的重大贡献,ATL高发区也是HTLV-Ⅰ感染的高发区,HTLV-Ⅰ具有传染性,可通过乳汁母婴传播,通过性交和输血传播,其他病毒如HTLV-Ⅱ和毛细胞白血病,EB病毒和ALL-L3亚型的关系尚未完全肯定,其他类型白血病尚无法证实其病毒病因,并不具有传染性。
2.电离辐射:电离辐射有致白血病作用,其作用与放射剂量大小和照射部位有关,一次大剂量或多次小剂量照射均有致白血病作用,全身照射,特别是骨髓受到照射,可致骨髓抑制和免疫抑制,照射后数月仍可观察到染色体的断裂和畸变,1945年日本广岛和长崎遭原子弹袭击后幸存者中发生白血病数较未辐射地区高30倍和17倍,放射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和32P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白血病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为高,据我国1950~1980年调查,临床X线工作者白血病发病率9.61/10万(标化率9.67/10万),而其他医务人员为2.74/10万(标化率2.77/10万),放射可诱发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并且发病前常有一段骨髓抑制期,其潜伏期为2~16年,诊断性照射是否会致白血病尚无确切的根据,但孕妇胎内照射可增加出生后婴儿发生白血病的危险性。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