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四东北男子为白血病儿女组团行乞 称是走投无路

发布日期:2014-11-28 20:39:55 浏览次数:1595

他们同时告诉记者,像他们这样组团行乞救子的,全国起码应该有十几批。

济南、南昌、遂宁、自贡再到宜宾,四名东北男子为了救助各自的白血病儿女不惜千里行乞。近日,他们四人在宜宾城区叙府商城外集体乞讨引发市民的关注,而不少市民对他们的集体乞讨表示怀疑,质疑其在利用人们的善心行骗。

6日,华西城市读本记者经过调查后发现,四名男子所说确实属实。他们同时告诉记者,像他们这样组团行乞救子的,全国起码应该有十几批。记者在网上也看到,类似的“组合”早在2006年就出现了,资料显示,他们的子女都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治疗。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类似的情形不停地复制,记者也进行了一番调查。

在宜宾市繁华的叙府商场附近,4名中年男子站成一排,穿着简朴,各拿一块求助牌,救助牌写有各自遭遇和孩子的病情,引起许多市民围观,当有市民往他们面前的红色纸箱里放钱时,他们会齐刷刷地深深弯腰鞠躬,点头连道谢谢。

有人在给钱,也有人对他们千里迢迢来宜宾行乞要钱提出怀疑,认为他们是在拿人们的善心行骗。

乞讨者之一陈贤魁,山东菏泽单县李田楼乡人。2009年6月12日,女儿陈晗被确诊为白血病。“我们是男人,但也是父亲。只要能让孩子好起来,别说出来乞讨,就是给人当牛做马也愿意……”陈贤魁、郭长林、祁浩、李同峰4位东北汉子说,他们的孩子都患有白血病,4人是同在沈阳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为孩子治病时结识。

“在盛京医院,以前也有人这么做过,不仅筹到了医药费,还真彻底治愈了。”为了尽快筹到医药费,经过商量,他们决定出来组团乞讨。其他几个人情况差不多,郭长林、祁浩、李同峰都是普通打工者,为给孩子治白血病,他们负债累累,逼不得已才出来乞讨筹钱。

“哪家的孩子病情严重,我们就先把筹到的钱给那个孩子治疗。剩下的平分,寄回家给孩子做医疗费。”陈贤魁说。“像我们这样四五个组团出来的,全国起码有10多批。”“莫不是行骗团伙?”很多人对此表示怀疑。陈贤魁说,他们这些做父亲的,不是特意和人走到一起的。都是在医院给孩子治疗时,家属间互相认识的。有时是3个,有时是4个,是根据孩子病情来定的。他们组团一起出来还能互相扶持,也能节省不少生活费。”

看了4位东北汉子的照片,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血液内科工作人员表示,他们确实是在医院接受白血病治疗的4位小朋友的父亲。

“我对他们比较熟悉,在孩子治疗中经常看到他们,还时常交流。他们确实情况比较恼火。”据小儿血液内科主治医师郝良纯介绍,目前几个孩子情况都比较稳定,其中祁浩的孩子情况严重些,去年一次病情复发抢救就花了10万元。郝良纯说,最保守的估计,排除感染等因素、在患者身体状况最顺利的情况下,每个孩子治疗费用最低得花15到20万,这还不包括化疗失败后骨髓移植的费用。郝良纯介绍,该院一年差不多新增100个白血病患儿。

华西城市读本记者在网上搜寻了一番发现,《新商报》2006年05月18日最早刊登了一则《四男子路边乞讨救白血病患儿》的报道,文中写道,四名男子中分别名为潘伟、张贺、张东生和李忠臣,均为东北人,他们的子女均患有白血病,当时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治疗。他们四人或许是组团行乞的“鼻祖”。此外,《淮河晨刊》等媒体也有东北汉子组团行乞的报道,这些人的名字均不相同,但几乎都是来自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对于组团行乞的质疑,陈贤魁表示理解,“我们也想通过这种行为,引起更多人关注白血病家庭,呼吁政府部门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让更多的白血病患儿得以救治,让更多的白血病家庭走出生活阴影”。乞讨者之一陈贤魁说,在宜宾他们计划再待10多天,考虑到路费和时间,下一站可能去成都或者重庆。

不少市民会问,他们正值壮年,怎么会用这种乞讨的方式来筹钱呢?每当被问到这个问题,4位东北汉子的心就像被刀剜了一块肉一样,陈贤魁哽咽着说,“在乎别人的目光能给孩子治病吗?不是走投无路谁愿意出来丢人现眼啊?”“三天两头不能正常上班的员工,哪个老板会要呢?”

“我们现在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别人的不信任。”陈贤魁说,在乞讨的过程中,不少人对他们产生误会,甚至指指点点。“曾经有个中年姐姐指着我们的脸说我们是骗子。”他说,尽管经常被人误会,但为了尽快为孩子们筹够医药费,他们认了。“只要能把孩子的病治好,做什么我都愿意。”陈贤魁说。“需要什么证明材料我们也提供给那些质疑的人。”

父爱如山,在4个不善于言谈的东北汉子面前,呈现的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关爱。在灾难和疾病面前,人类总是渺小的;在善心和关爱前,人类又是伟大的。乞讨看似一种很卑微的行径,但却是高尚的,因着这背后一份浓浓的亲情。诚然,如他们所讲,“乞讨是被逼无奈的”。这4位父亲和其他所有因为孩子患白血病无钱医治而乞讨的家属都一样,

在人来人往中,记者看到了4位父亲疲惫的身影和深深鞠躬时的感恩。在人们纷纷慷慨解囊的同时,许多的人质疑、不理解,对此不屑一顾,甚至说是“麻木”了。但我相信,这4个汉子是真的遇到了难处。我不希望真的有那么一些人,借此来达到让自己口袋鼓鼓的目的,这不是我想要的,相信也不是大多数人愿意看到的。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间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希望在不久的将来,真如这些东北汉子所希望的那样,社会上能够有更多的人关注白血病家庭,也希望政府部门能建立完善的社会医保保障制度,或者建立起一种专门的基金保障,让人们的善心得以在阳光下运行,让更多的白血病患儿得以救治。即使在最后他们可能因为种种原因不能挽回儿女的生命,但他们今天的行为都值得我们鞠一躬,因为他们身上不仅仅是父爱,更是社会的大爱。

记者在了解中发现,在宜宾,最先开始他们在东街附近乞讨。4天后他们听从一位宜宾市民的建议,到了宜宾叙府商城,只因这里人流量很大。他们在附近找了家旅馆,一个60元一天的双人间。早上,他们通常8点多出门,离开暂住的便宜旅店,带上“行李”——几块求助牌,一些证明材料,到叙府商城附近一直站到晚上9点多,超市关门,人流稀少的时候。因为附近没公厕,一天10多个小时,除了中间回住的地方方便和拿些馒头、就着咸菜充饥外,他们都停留在那里。

记者随后跟随4位汉子来到他们暂住的鲁家园附近一家小旅馆。记者在这里看到,四人住在一间小小的10来平方米的双人间里。中午时分,有一人刚离开,在其中一张床上,他们把旅店的床单掀开,凌乱地铺了3张旧报纸,在报纸上放着一个装着10多个白面馒头的白色袋子,旁边放着一袋打开口的咸菜。4个行李箱包和2双拖鞋散乱地放置在地板上。“对我们来说,这样的条件已经很不错了。”(实习生于小晏实习记者张勇曾江)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