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白血病 化疗才是首选
方建培教授告诉记者,白血病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年发病率约为3~4/每10万人口,发病人群十分庞大。 “很多带着孩子从外地辗转来广州求医的白血病患儿家长见到我们第一句话就是:‘能否进行骨髓移植?’他们认为骨髓移植就是目前根治白血病的最好方法,其他方法都是‘退而求其次’的选择。”方建培表示,由于信息不对称、再加上一些媒体对骨髓移植临床疗效的夸大宣传,很多白血病患儿父母都对移植寄予厚望。 据了解,骨髓移植和脐血移植都属于造血干细胞移植,原理就是把一些正常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到白血病病人体内,让他们获得健康的造血功能。“实际上,目前骨髓、脐血移植都存在一定盲目、滥用的现象,因为白血病分很多类型,其中只有很小比例需要移植作为治疗首选。”方建培说,尽管如此,还是有相当多的家长不理解、不接受化疗手段代替移植。 方建培指出,其实化疗才是小儿急性白血病的主要治疗手段。只有少数高危型急性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反复发作或不能缓解的患儿,才需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虽然目前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风险大大降低,对于有合适供体的患儿来说,成功率可达90%以上。但是我们认为,这种治疗方法主要还是针对采用常规甚至强化化疗治愈可能性很小的儿童。”方建培说。
方建培告诉记者,干细胞移植的形式现在主要有两种:异体移植以及自体移植。他表示,在这两种方法中,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首选,而自体移植则是次选。 专家解释,异体移植时,异体干细胞可以从多种骨髓抽出物中得到,或从循环血液中分离出来。 “无论是电视剧还是现实生活中,都有这样的情节发生:父母为了挽救孩子,在允许再生一胎的情况下,咨询医生可否多生一个健康孩子,从而实现同胞间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方建培对此并不主张。 “虽然理论上可行,但是实践起来存在很多难处。首先,需要进行移植的孩子一般都已处在‘高危’阶段,病情等不及母亲怀胎十月再生;其次,同胞之间能够完全配型成功的概率是1/4,这个比例并不高。再者,我们临床观察发现,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同胞之间配型移植后的效果还不如无任何血缘关系、来自社会捐献的异体干细胞移植效果。” 至于自体干细胞移植,方法主要是将患者自己的干细胞从他的骨髓或血液中分离出来,然后冷藏。接着,对患儿进行化疗(有时也有放疗),破坏他们骨髓中残留的癌细胞及所有正常细胞。然后,把干细胞解冻,像输血一样输回患儿体内。不过此方法临床较少用于患儿身上,主要原因是复发机会高。
专家介绍,白血病患儿在化疗期间应注意以下几点: 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以防止在抵抗力极低的情况下病从口入。 保持大便通畅,便后尽可能坐浴以保局部清洁。对于有痔疮或大便秘结者,可常规使用治疗痔疮的药物或缓泻药。 减少与外界的接触。减少不必要的探视。如遇人多的环境或周围有感冒患者,应戴口罩以减少交叉感染机会。 患者居室或病房内不宜摆放过多的鲜花,尤其应避免放花盆,这样可减少由于花草或泥土中带有的霉菌孢子、细菌等引起的感染。 尽量不以硬物挖耳或剔牙,以防局部破损并招致感染。
专家介绍,心理护理对于帮助儿童白血病患者坚强“挺”过化疗阶段至关重要。由于白血病病情重,发展快,加上化疗常可引起脱发、麻木、乏力、发热等并发症,此时孩子很容易产生悲观沮丧情绪,有的甚至对治疗失去信心。“其实很多反应都是在治疗当时暂时出现的,停止用药后大多数可以恢复正常。”专家指出,家长在此阶段鼓励和安慰孩子勇敢“熬”过去,对于减轻其心理痛苦和帮助病情康复都十分重要。 此外,特别值得提醒的是,白血病患儿在治疗期间,饮食十分讲究。方建培教授指出,在化疗过程中,白血病儿童的消化系统往往会出现诸多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此时可采取少量多餐的进食方法,或在三餐之外,增加一些体积小、热量高、营养丰富的食品。 另外,白血病的主要表现是贫血、出血、发热,所以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鼓励病人经常食用一些富含铁的和具有补血、生血和活血作用的食物。此外,临床资料证明,恶性肿瘤患者中约有70%~90%的人体内有不同程度的维生素缺乏。所以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或可有利于阻止癌细胞的扩散。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