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水污染 生物种群减少 血吸虫病

发布日期:2014-10-04 12:47:54 浏览次数:1595

由于人口和工厂企业的增加,工业“三废”的排放,农药、化肥的大量施用,生活废水的排入,使洞庭湖区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局部湖区水质污染严重。湖区现有工业排污口82个,其中位于湖边污水直接排入湖体的排口27个,日排污水总量达129万立方米。入湖水系的排污口55个,日排污水量达20万立方米,共计日排入污水总量达149万立方米,其中BOD5、CODcr、酚、石油类和氰化物等污染物总量分别为38345、223773、44.28、8.18和84.8公斤。局部污染严重的地区和污染源是:①东洞庭湖区的纺织化工业,日排污水量占东洞庭湖直排污水量的77.7%;②西、南洞庭湖区的造纸业,日排污水量分别占西、南洞庭湖直排污水量的45%和95%。

二“痛”:生物种群明显减少

洞庭湖在调节气候,调节生态环境,净化污水,沉积泥沙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洞庭湖独特的水情动态和环境条件,繁衍了极其丰富的生物,蕴藏着极其珍贵的物种基因。作为以保护具有全球意义的珍稀候鸟栖息地为主要目标的湿地,已被列入重要的《国际湿地名录》。湖区目前共有水生植物160多种,鸟类258种,其中一级保护物种20种,一级保护动物13种,是生物多样性的原发地。

但历经江湖关系沧桑变迁,特别是在20世纪50至70年代,为发展农业生产,对洞庭湖进行了大量围垦,到70年代末,累计围垦面积约1600平方公里,导致湖泊面积萎缩,湿地减少。近半个多世纪以来人类活动的干扰,导致湖泊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生物多样性明显下降。鸟类、鱼类的栖息地被侵占、破坏,加之乱杀滥捕,许多珍稀鸟类和名贵鱼种大量减少,甚至灭绝。其中,中华鲟、中华秋沙鸭、白鹤、白鹳、白鳍豚已到了濒临灭绝的边缘,洄游性、半洄游性鱼类的种群数量明显减少。

三“痛”:血吸虫病卷土重来

洞庭湖区有6个市、36个县为血吸虫病流行区,流行区人口588万人,累计查出病人110万人,病牛35万头。钉螺面积587万亩。通过50年的防治工作,共治疗病人700多万人次,治疗家畜180万头次,灭螺面积325万亩。近年来,洞庭湖区血吸虫病疫情出现反复,钉螺扩散明显,病疫区不断增加。有些地方在多年前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和传播阻断标准之后,疫情出现回升。目前,洞庭湖区还有钉螺面积262万亩(其中垸内6.7万亩),接近全国钉螺面积的一半。血吸虫病人20.5万人,病畜近5万头。沿堤易感地带长达1340公里,进螺涵闸157座。血吸虫病严重威胁着湖区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生活安全。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