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顾公婆和2瘫痪兄弟20多年 曹玲用爱撑片天
驻辽媒体|新 华 社|辽宁日报|辽宁电台|辽沈晚报|千山晚报|北方晨报|华商晨报|辽宁法制报|北方出行导报首 页|辽阳要闻|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县区要闻|政务公开|权威发布|为您服务|辽阳概览|市长信箱|新闻发言人|辽阳大事纪襄平巷议|百姓话题|理论天地|热点专题|就业援助|招商引资|企业在线|在线影院|驻辽媒体|辽阳日报|辽阳电台|辽阳电视台县区频道|辽 阳 县|灯 塔 市|白 塔 区|文 圣 区|宏 伟 区|弓长岭区|太子河区您现在的位置:东北新闻网
辽阳
驻辽媒体
辽宁日报
照顾公婆和2瘫痪兄弟20多年 曹玲用爱撑片天http://ly.nen.com.cn2008-03-10 10:33:49辽阳新闻网点击次数: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为栋梁。二十多年前,当吴兆海也像自己的大哥吴兆越一样,瘫痪在床,不能自理时,吴印福家简直陷入了无底深渊。绝望之际,吴印福老人的二儿子吴兆华和他的妻子曹玲从父亲的肩上接过了照料两位兄弟的重担。
就这样,20多年来,美丽善良、勤劳质朴的曹玲无怨无悔地照顾着年迈的公公婆婆和丈夫的两个瘫痪的兄弟。面对生活中一次又一次不幸,她没有退缩,坚强的她始终如一地支持着丈夫,和丈夫一起呵护着一家人,用爱撑起一片天。
在社区的街坊邻居们中,一提到曹玲,无不竖起大拇指,夸她是一个好儿媳、一个好弟妹、一个好嫂子,更是一个好媳妇、好妈妈。
3月9日,记者来到辽阳市白塔区跃进街道新世纪社区,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见到这个平凡而又伟大的女主人公曹玲,当时,她正在给小叔子理发。
不幸家庭遭遇磨难
曹玲的丈夫吴兆华原是盘锦市田庄台镇人,她的公公吴印福是当地清真寺的阿訇。吴兆华一共兄妹6个,兄弟3个,吴兆华排行老二,大哥和弟弟因为得了一种遗传的怪病,所以不到20岁时就因为肌肉萎缩而瘫痪在床。
1987年,在辽中县商店上班的曹玲经人介绍认识了在盘锦市田庄台造纸厂工作的吴兆华,一年后,两人走上了红地毯。婚前,曹玲曾去过吴兆华的家,也看到了他瘫痪在床的哥哥和拄着双拐的弟弟,善良的她并没有嫌弃这个家。
1998年,公公吴印福因为工作调动带着妻子和两个瘫痪的儿子搬到辽阳。这时,老人的其他子女都已成家,开始自己的生活。年岁越来越大的老人心中有了隐忧,担心自己将来无法照顾两个病儿子。
正在父母担心之际,老人的二儿子毅然挑起了重担,开始踏上了艰难的道路。2001年,为了照顾两个兄弟和体弱的婆婆,贤惠的曹玲,什么也没说,辞掉了在盘锦百货大楼做售货员的工作和丈夫吴兆华一起带着女儿来到了辽阳。
不离不弃坚强面对
尽管吴家是不幸的,但有曹玲这个女主人的坚强支撑,依旧充满温馨与欢乐。
虽然只有50多平方米的两居室,没有豪华的摆设,门旁有个小书架,地板上铺着手工编织的毛毯,旧式的电视机,掉了漆的木床,褪了色却被洗得干干净净的床单……家中的装修和摆设虽简单,但却显得整洁而温馨。
进门的小厅里除了晾晒的衣服和床单,几乎没有其他摆设。阳台是厨房,卫生间又小,所以每天洗的衣服都得晾在这。”曹玲解释说。进门后右手边的房间是小叔子的房间,布置得非常简单,但收拾得却很干净。
就是这样一间不到55平方米的房子里,最多时候,住了7口人。每天清早,曹玲便起床煮饭,让孩子吃饭上学,然后,为家里其他人做饭,丈夫则帮着两个兄弟穿衣、洗脸、刷牙、喂饭,直到中午、晚上,一天忙乎下来,累得腰酸背疼。
2002年,婆婆因病去世,可没过多久,她自己又因病做了一次大手术,手术费几乎花掉了丈夫工作买断的所有钱。眼看着女儿一天天长大,为了给女儿准备上大学的钱,术后身体还没完全恢复的曹玲又开始断断续续地做起了水果生意。2004年,丈夫的大哥去世了,丈夫也找到了一份工作。可丈夫因为多年的操劳,开始严重失眠,身体和精神状态比较差。2006年,公公又因病卧床,全家人的生活重担全都落在了曹玲一个人的身上。去年,曹玲的公公因病去世。现在,只有36岁的小叔子吴兆海瘫病在床。虽然,他生活都不能自理,但房间里却没有一点异味。每次床单尿了,嫂子曹玲都立即换洗。
看着沐浴在阳光中的小叔子,曹玲回忆说,现在就剩下他一人需要照顾了,最苦的时候,是几年前,我和丈夫同时伺候仨病人。
刚搬到辽阳时,丈夫的哥哥弟弟瘫痪在床,婆婆又在一次端水时摔断了腿,曹玲和丈夫两个人要在家照顾三个病人。洗衣、做饭、照顾他们大小便。一次,丈夫有事出门,公公去清真寺上班,家中剩下曹玲一个人照顾三个病人。婆婆刚大便完,那边的小叔子又把床单尿了,那边马上到了放学时间,还要给孩子做饭,几件事情挤到了一起,把曹玲累得直不起来腰。
为了照顾父母和两个兄弟,自2001年,曹玲和丈夫搬到辽阳后,只是断断续续的做些水果生意,一直都没有找工作。一家主要靠政府的低保金和公公的工资维持生活。六、七年了,曹玲没买过一件像样的衣服,“我穿的衣服都是亲戚给的,多少年都没买衣服了”。
因为两个兄弟的病情特殊,大小便失禁是常有的事,所以曹玲几乎每天都要洗衣服和床单。为了节省电费,即使冬天,曹玲也很少用洗衣机洗衣服。曹玲的手看起来很粗糙,指上的关节也比较粗大。“冬天每次用凉水洗完衣服,手上的骨节都特别疼”。
用爱撑起一片蓝天
“有钱就过有钱人的日子,咱没钱就过没钱人的日子”。这是曹玲给记者留下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她说,因为收入少,所以她家的日子过得特别节省,买点米面油盐,都算计得特别仔细,为了省下几毛钱,曹玲很少在楼下的菜市场买菜,隔两天就要早起到离家很远的早市去买最便宜的菜。女儿上高三时,需要补充营养,可是曹玲却舍不得给女儿买些营养品。看到女儿的精神状态越来越不好,模考成绩也不太理想,她每天才在女儿的饭盒里多了添了几块肉。“现在我就觉得挺对不住孩子,从小就跟着咱们吃了那么多苦,孩子上高三时,每天还得趴在床上学习,家里连个象样的学习的地方也不能给她,真是很愧疚”。说这话的时候曹玲的眼里闪着泪花。
“既然当初认定了这个家,再苦再难我都要走下去”。多少年来,每当有人问起曹玲这些年面对如此艰辛的生活自己是否有过动摇时,她都很认真地说道,“以后一切都会好的!”
现在,吴家的日子终于有了盼头。去年,曹玲的女儿考上了大学,现在丹东读书,懂事的孩子知道家里的条件,一年基本不买衣服,生活上也很简朴。现在,曹玲也能在照顾小叔子之余,做些零工,贴补家用。吴兆华虽然自己身体不好,但经常帮助社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还担任了楼长,是社区里热心公益活动志愿者。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