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中青年脑梗死危险因素分析与护理干预

发布日期:2014-10-05 12:01:50 浏览次数:1602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中青年人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我院2002年8月~2009年2月收治49例中青年脑梗死,我们对其致病危险因素进行了分析并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现总结如下。

1.一般资料 本组49例,男43例,女6例;年龄20~45岁,平均35岁。临床表现主要为突发失语、一侧肢体瘫痪或一侧偏身痛觉减退,或突发意识障碍大小便失禁,或视野缺损复视,或共济失调及延髓麻痹。本组均经头颅CT或MRI证实为脑梗死。

2.治疗与结果 入院后应用溶栓、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等药物治疗,并应用自由基清除剂、脑细胞营养剂、活血化瘀中成药等常规治疗,同时对患者进行健康行为指导、心理疏导、康复指导等护理干预。结果治愈31例,遗留肢体轻瘫13例,生活不能自理2例,丧失劳动能力3例。

3.危险因素分析 入院后由专人通过常规实验室检查,询问病史、家族史、生活习惯等,对患者脑卒中危险因素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高血压病15例,占30.6%;高脂血症12例,占24.5%;经常吸烟11例,占22.4%;经常酗酒10例,占20.4%;长期工作紧张、劳累9例,占18.4%;肥胖8例,占16.3%;糖尿病7例,占14.3%;有脑卒中家族史6例,占12.2%;长期饮食不规律2例,占4.1%。

1.中青年脑梗死危险因素 研究证实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均是引起中青年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导致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牛小媛等对中青年脑梗死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病史、脑卒中家族史、入院首次舒张压及吸烟史与发病关系最为密切,本资料结果与文献报道相近。高血压导致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易使血液中的有形成分黏附于血管病变处形成附壁血栓;糖尿病常伴血小板聚集性增高,血液中纤维蛋白原增加,易形成血栓;高脂血症可增加血液黏度,加速脑动脉硬化进程。同时个人生活习惯如长期吸烟、饮酒均是重要的危险因素,本组经常吸烟者占22.4%,酗酒者占20.4%。吸烟可使脑卒中的风险增加2.0~3.5倍,而长期饮酒特别是酗酒,可影响机体凝血系统,增加血小板聚集和血液凝固性,同时也使脑局部血流量下降,使其脑卒中发病率是一般人群的4~5倍。此外有脑卒中家族史者本组占12.2%,提示脑卒中家族史与中青年脑梗死有着密切的相关性。长期工作紧张和劳累、饮食不规律、肥胖等都会引起血液黏滞度的改变,从而诱发脑梗死。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02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