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老年痴呆更名的社会价值

发布日期:2014-11-27 10:29:13 浏览次数:1595

今年9月,央视联合新京报等多家媒体,呼吁消除社会歧视,为老年痴呆正名。在10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卫生部表示,老年痴呆症规范名称是阿尔茨海默病,但由于这个名字相对专业,普及推广还需要一个过渡期。国内已有专业机构启动了申请更名工作。(10月11日《新京报》)

老年痴呆相比阿尔茨海默,看似通俗易懂,却不能够准确地表达该病的概念,更带有强烈的贬义色彩,容易给患者及其家人带来心理压力。调查显示,我国100名老年痴呆症患者中仅一人会主动找医生看病,很多病人因为对这个病名很排斥,就不承认自己得病,也不愿意去医院,错失了早期治疗的机会,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为老年痴呆正名,表面上看只是几字之差,其背后的象征意义却是巨大的。让阿尔茨海默病人远离痴呆这两个字,能给他们很大的心理慰藉,体现社会对这一群体应有的尊重与关爱。

不过,与名称上的有形贬义相比,现实中的无形歧视更加可怕。国际阿尔茨海默病协会发布的报告显示,40%的痴呆患者和25%的痴呆照料者表示在日常生活中会受到排斥。有60%的痴呆患者表示,他们被诊断为痴呆后,最可能疏远或者失去联系的是朋友,其次是家人。因此,更名只是消除歧视的开始,接下来还要让更多的人理解这个群体,给予他们以更多的关怀。

首先,科学普及,消除公众误解。在民间,因该病而带来的痴呆症状,常让家人以为老糊涂了,从而被视为正常的生理现象,没有就医。一些家庭尽管被性情大变的老人折磨得痛苦不堪,却没有意识到他只是生病了。当前,有关部门和媒体亟待做好科学普及,消除公众对于该疾病的误解,传递预防及护理常识,让更多人了解该疾病的相关医学特征及患者和家属的情感需求和物质需求,为他们提供关爱。

其次,政府担责,减轻家庭负担。病看不好、也看不起,是许多阿尔茨海默病人被家庭冷落、抛弃的一个现实原因。由于现有的药物价格昂贵,却只能控制、延缓阿尔茨海默病情恶化,无法治愈,因此,到医院接受正规治疗的城市病人比例不足20%,农村则更少。对此,是否有可能将其纳入大病医保范畴值得思考。

此外,更重要的是关爱老人,加强早期预防。调查表明,空巢老人往往心理孤独,与外界交流相对较少,大脑功能减退的速度更快,更易患上老年痴呆症。在现实中,不少儿女更多关注的是老人的衣食住行,却看不到老人的心理需求。还有的嫌老人啰嗦,很少与父母交流。从这个层面来看,远离疾病,家庭关爱同样不可或缺。(张枫逸)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