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养禽场预防禽流感须做四项功课
中国质量新闻网2013-04-16 09:15:15
□ 魏 菁
随着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的增多,其传染来源逐渐清晰。4月3日,国家质检总局卫生检疫监管司下发了《关于加强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启动口岸三级预警响应措施。同日,国家质检总局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供港澳活禽和食用禽产品禽流感监控工作的紧急通知》。
虽然该疫情仍处于散发状态,但风险评估认为H7N9禽流感病毒跨种(动物到人)传播的潜在风险可能高于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同时H7N9禽流感病毒可能在我国华东部分地区的较大范围内存在,因此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疫情蔓延,对促进出口养禽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对保障和恢复我国禽类产品出口贸易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国内禽类交易受创
禽流感,全名鸟禽类流行性感冒,又称真性鸡瘟或欧洲鸡瘟,是一种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综合征,被国际兽疫局定为A类传染病,也是世界各国重点检疫的传染病。人类记录的禽流感最早发生于1878年的意大利。到1955年,科学家证实其致病病毒为甲型流感病毒。此后,这种疾病被更名为禽流感。禽流感被发现100多年来,人类并没有掌握特异性的预防和治疗方法,仅能以消毒、隔离、大量宰杀禽畜的方法防止其蔓延。
禽流感病毒高度针对特定物种,但在罕有情况下会跨越物种障碍感染人。自1997年在香港发现人类也会感染禽流感之后,此病症引起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关注。其后,该病一直在亚洲地区零星暴发,2003年12月开始,禽流感在东亚多国,主要在越南、韩国、泰国严重暴发,并造成越南多名病人丧生。2012年3月,台湾首度发生H5N2高致病性禽流感,引发重视。2012年9月18日广东省农业厅通报,湛江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2013年2月以来,上海市、安徽省、江苏省、浙江省、北京市、河南省先后发生不明原因重症肺炎病例,国家卫生计生委组织专家研判认为引起此次疫情的病原体为H7N9禽流感病毒,是一个重配的新病毒。
截至4月14日17时,全国共报告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60例,其中死亡13人。2013年4月4日,农业部通报,在上海市送检的松江区沪淮农副产品批发市场鸽子样品中检测到H7N9禽流感病毒。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毒株与H7N9禽流感病毒人分离株高度同源。国家卫生计生委与上海方面的专家研究认为,根据目前所掌握的资料,尚不足以判定该病毒的来源和传播途径,但目前有证据提示活禽市场暴露是人感染H7N9禽流感发病的危险因素,携带病毒的家禽及其排泄物、分泌物可能是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传染来源。与此同时,农业部已要求关闭相关市场,立即扑杀市场内所有禽鸟,对扑杀的禽鸟、禽鸟类排泄物、被污染饲料、垫料以及污水等进行无害化处理。
出口形势再鸣警钟
当前,家禽养殖业是我国畜牧业的支柱产业,我国家禽饲养种类多、数量大。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些年,我国家禽养殖业得到快速发展,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与此同时,禽肉又是我国的大宗出口商品,近20年来,我国禽肉出口总体呈上升趋势,由1990年的2万多吨发展到2011年的21.09万吨。
但我国禽肉出口贸易发展道路却不平坦,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文莱、卡塔尔、罗马尼亚、美国、波兰、丹麦、瑞士等41个国家和地区曾先后因禽流感疫情暂停或禁止进口我国禽及相关产品。因禽流感疫情引发的对我国禽类产品出口的封杀,使我国蒙受巨大损失。
虽然目前对H7N9的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毒株为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在禽类中只表现为弱毒性,但鉴于该亚型禽流感对人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所以其危害仍不可小觑。农业部也已决定将动物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暂时纳入一类动物疫病管理。
因为目前没有更多证据显示鸡群中已经暴发了H7N9疫情,所以当前只有越南和印度尼西亚政府暂停从中国大陆进口禽类产品,而其他地区和国家还未见更大的动作。虽然,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蓝睿明表态说,世卫组织不建议针对本事件在入境口岸实行特别筛查,也不建议实行任何旅行或贸易限制措施。但是中国畜牧业协会副秘书长马闯同时提醒,世卫组织的态度只是其一,业界仍高度关注国际兽疫局的表态,如果该组织针对H7N9发布报告证实疫情,那此后必将会有更多的国家实施贸易限制措施。
科学管理至关重要
要取得有效的预防控制禽流感的最主动措施就是禽流感疫苗免疫,这不仅是最有效的手段,也是最经济的手段。然而针对H7N9亚型禽流感而言,比较尴尬的局面就是目前还没有有效的该亚型的疫苗。但是,预防禽流感的发生不应该仅仅依赖于疫苗的免疫,在出口商品禽在饲养的过程中严禁注射禽流感疫苗的情况下,科学的饲养管理是预防禽流感工作中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部分。
要想从源头上提高出口禽肉的内在质量,把好防疫检疫关,出口养禽场除接受和服从出口企业“五统一”管理体系的管理之外,还应积极做好以下4个方面:
合理布局。新建养禽场的选址,以地势高燥、利于排水、水质良好,且远离人口密集区、工厂、肉类加工厂和交通要道为要点;场内布局要做到运输饲料、产品的通道和运送禽粪、死禽的通道分别设置,避免交叉使用;科学划分生活区、办公区和养殖区,做到分区设置;加强人员车辆控制,坚决避免非养殖区人员进入养殖区;还应设置候鸟防护网,尽量减少饲养动物感染禽流感病毒的机会。
科学饲养。根据《出口备案饲养场基本兽医卫生要求(试行)》,出口养禽场均须设置专职兽医,此外出口企业应派兽医常驻饲养场,监督饲养过程中开具用药处方、防疫、检疫、消毒以及饲养日志记录等;避免鸡鸭鹅、鸡猪混养,防止交叉感染;雏鸡、育成鸡分开饲养,严禁不同日龄的鸡只放在一栋鸡舍内饲养;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科学调整日粮,在断喙、转群、免疫或气候骤变时,为减少应激反应,及时添加维生素A、K、C,以增强饲养动物的免疫力。
严格消毒。在养禽场门口、生产区入口及禽舍入口等关键部位设置消毒池、消毒室等必要的消毒设施;建立合理的卫生消毒制度,每周至少一次环境大消毒,促进环境的净化和疫病的防治,对病死动物进行焚烧、深埋;每天及时清扫禽舍内卫生,对动物粪便和废水进行无害化处理。
完善制度。除建立和完善供水操作规程、温湿度的控制规程、禽舍的清洗消毒操作规程和饲养日志外,出口养禽企业还应制定疫情处置预案,做好应急物资储备,一旦出现疫情能够做到迅速报告,并最大限度地协助开展控制和扑灭工作,将疫情损失降到最低,为尽快实现恢复出口奠定基础。
此外,加快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和完善官方兽医官制度都会为疫病的防治增加保障。
《中国国门时报》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39548。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传真至010-84618470或010-84636699转1239,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我要评论查看评论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