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卫生部门积极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
大江网讯 记者叶新阔报道:自3月31日我国通报发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以来,全省各地各医疗卫生单位按照国家卫计委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方案、诊疗方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等文件要求,在省卫生厅的统一部署下,积极应对,多措并举,严防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发生。目前,全省尚未发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
南昌市启动联防联控机制,公布各区县公共卫生事件24小时值班电话,组建了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下设5个小组,其中防控工作应急机动队实行无节假日值班,全市各级疾控机构值班电话保持24小时通畅。同时,疾控部门加强了对家禽养殖、贩运、宰杀、销售等与家禽密切接触人员的监测和预防指导,并给高危人群发放健康联系卡。此外,该市还加大了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断、治疗、流行病学调查技能、生物安全、消毒隔离、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和个人防护等知识的培训力度,提升全市人感染H7N9禽流感工作综合能力,保证及时、高效、科学地处置可能出现的突发疫情。
赣州市成立了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确定市人民医院、赣南医学院一附院、市妇幼保健院、市传染病医院、市立医院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市级定点救治医院,各定点医院组建了救治专家组,做好了救治药品的储备工作。全市各级医疗机构加强了发热门诊的管理,一旦发现可疑病例,立即送定点医院实施隔离治疗并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该市疾控机构加强了疫情监测,有针对性地加强了防控工作。
九江市成立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医疗救治、疫情处置、宣传保障小组,加强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发热门诊接诊,要求基层医疗机构一旦发现有与禽类接触史且有发热症状的患者,必须送至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就诊。紧急采购一批治疗药品和消杀药品,加强实验室能力建设。同时,在网络、报纸、电视等媒体上宣传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知识,增强群众自我防控能力。
各定点医院正紧张有序地开展各项防控措施。南昌大学一附院下发了《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疗救治工作方案》,抽调呼吸科、传染科、重症医学科、检验科专家组成20人的救治专家组,同时组建了发热门诊和发热隔离病房两支应急救治医疗队应对可能发生的疫情。发热门诊实行24小时候诊,门诊实行严格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预检分诊机制,对呼吸道伴有发热、不明原因肺炎的病人进行筛查,发现可疑监测病例,立即送疾控中心检验,并在24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确保确诊病人2小时内上报省卫生厅。
省胸科医院制定了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救治防控应对预案,抽调了优势力量组成了医院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医疗救治小组、预防保健防护小组和后勤物资保障小组。同时设立了定点救治病区,定点救治病区的医疗设备、药品、水电设施、信息设备已准备就绪,医疗救治小组成员全部到岗,并组织了技术培训。该院同时要求严格落实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做好个人防护,避免交叉感染发生。
省儿童医院制定了《江西省儿童医院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疗救治工作方案》,开展人感染H7N9禽流感公共卫生风险评估,做好医疗救治相关准备工作,完善发热门诊的工作制度和应急救治措施,加强不明原因肺炎病例H7N9禽流感病毒排查,做好病例的登记、报告和采样工作。同时做好院内感染的监测预警、疫情报告、医疗救治、应急准备、应急值守、健康教育工作。
省疾控中心重点做好7项防控措施:在15个哨点医院开展流感样病例的日常症状监测;每天24小时监测网络直报系统;举办全省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检测技术培训班;做好N95口罩、手套、防护服和消毒药品等应急物资的储备工作;确保各类人员在岗在位,中心应急队员保证24小时畅通,随时待命;组织全中心人员通过双卫网业务学习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方案;开展舆情监测,针对公众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以及对该疾病认识的进展,积极做好疫情防控知识宣传和风险沟通,安排工作人员轮流值班接听12320咨询热线,为公众提供人感染H7N9禽流感预防知识咨询。
省健康教育中心成立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健康教育与卫生新闻宣传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健康教育组、新闻宣传、舆情监测组,明确人员和职责,并要求各设区市健康教育所加强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健康教育与卫生宣传工作。该中心主动联系媒体,通过江西卫视新闻联播、《江西日报》、《江南都市报》、大江网、短信平台等媒体,以最快的速度向公众传播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核心信息。同时制作相应的禽流感宣传画、折页、公益广告片等健康教育材料,通过社区健康教育网络和咨询活动发放群众。
1、凡本网注明“中国江西网讯”或“中国江西网”、“大江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江西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中国江西网讯[XXX报]”或“中国江西网-XXX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江西日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XXX报”。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江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中国江西网电话:0791-86849032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