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33例上海H7N9禽流感病例全报告

发布日期:2014-11-25 14:12:41 浏览次数:1600

目前,上海的33例确诊病例,14例死亡,15人康复,还有4人仍在抢救中。

从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得到的消息是,死亡人数可能进一步增加。

H7N9在上海导致的病例死亡率目前已达42%,在全国,这一比例也达27.3%,均远高于一般季节性流感,甚至高于SARS的15%左右。

在卢水华们的评估中,患者的病情变化剧烈,病毒对人体造成的损伤巨大,是H7N9的一大特点。约有76.6%的患者在治疗期需要入住ICU(重症监护病房),其中多数是一入院就必须直接送进加护病房。在治疗期间,H7N9病毒造成的最常见并发症是严重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其次是休克、急性肾损伤等。

但临床中导致患者死亡的,并不仅仅是H7N9病毒对肺部的感染与并发症,患者的基础性疾病成为造成死亡的一个相当重要的原因。

李某,2月10日就诊,2月20日死亡,诊断患者除人感染H7N9外,医生了解其本人因生前酗酒,并曾在化工厂上班,肺部损伤;

陈某,4月17日入院,4月29日死亡,诊断患者除人感染H7N9外,本身伴有慢性支气管炎伴感染、阻塞性肺气肿、Ⅱ型呼吸衰竭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症,心功能Ⅳ级、4.2级糖尿病、高血压3级;周某,4月6日入院,4月11日死亡,诊断患者除人感染H7N9外,本身伴有急性呼吸衰竭、冠心病、心功能Ⅲ级,肾功能不全,血吸虫肝病;段某,4月18日入院,4月21日死亡,诊断患者除人感染H7N9外,本身伴有Ⅰ型呼吸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

实际上,不仅是死亡案例,更多的康复患者也因有多项基础性疾病,导致治疗过程险情不断。

实验认为,该类疾病死亡率很高的原因,是病毒促发免疫炎症过程导致肺组织及多种器官损伤。

而在统计中,逾70%患者在入院时,伴有一个或多个共存疾病,其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最为常见。

少有的迅速康复病例,如47岁的张雷,因自身无基础性疾病,虽然是在发热后5天,4月16日方住院治疗,但肺部症状始终较轻,30日便已顺利出院,“其实还能更早,有医生在其小便采样中发现了H7N9病毒,所以推迟了几天,实际上,这已是患者身体的主动代谢,不再具有传染性。”卢水华解释说。

研究人员发现,当患者年龄在65岁以上,并多有基础性疾病时,死亡几率会明显增大。

至今还有一名患者,虽H7N9病毒感染已治愈,但由于本人基础性疾病过多,始终达不到出院要求,仍在医院治疗中。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对战胜H7N9病毒来说,似乎很恰当。

病毒已经开始变异

我们对H7N9的了解,正在加深。

上海3月31日确认发现H7N9病毒,至4月20日感染患者便已不再增加,之后新增死亡患者也仅3例。

从更多的特点考量,此次上海感染H7N9病毒患者年龄分布有自身的特点,67.74%的患者在60岁以上,患者平均年龄高达64.4岁,从4岁至88岁不等。专家分析,这一年龄的分布趋势与季节性流感相似,但是与H5N1、H1N1的年龄分布不同。2009年,1461例中国甲型H1N1肺炎住院患者,平均年龄23岁。而H5N1的一个研究数据是平均年龄29岁。

对老年患者占主导地位的一个可能性解释是,退休的人有更多的机会在活动物市场,因此更可能接触到活家禽。也可能是因为,老年人有着更多并存疾病的风险,即使在相同的暴露条件下,比年轻人更易患病。

卢水华在对18例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治疗的患者进行分析后告诉记者:“临床上,对H7N9病毒患者来说,最致命的是年龄问题与个人基础性疾病。但若能够及早介入治疗,即使重症患者也有极大的康复希望。公众完全不必恐慌。”

比如4月7日进入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治疗的沈力,在发烧16天后才开始使用达菲治疗,尽管患者身体条件较好,但至今仍只能带机存活,病毒对患者肺部的打击几乎无法挽回。而在4月9日入院的81岁老人金琴,尽管患有高血压、肾功能不全等疾病,但由于在发病后2天便开始抗病毒治疗,老人最终顺利度过危险期,于4月26日康复出院。

“可以说,使用达菲治疗,在发病后的一周之内与一周之外,效果是完全不同的,沈力也可以说是上海第一例宣传仍然不到位的案例,患者在初期的疏忽造成了后果。”卢水华说。

目前,随着治疗方案的逐渐成熟,治疗的介入期也开始不断后延,为患者带来生的希望。在发病后10天才去医院就诊的林勇,4月9日入院后病情迅速恶化,但在治疗方案逐渐精确化后,5月5日顺利康复出院,这也是迄今为止就医时间最长的康复病例。

另外,在上海的33例确诊病例中,一些特殊病例的出现,令人担忧。

如本文所述的顾驰一例,医生在4月2日患者表现出流感症状后,便已开始使用达菲,但在4月25日医院进行总结时,顾驰的检查结果仍为阳性。另一例17日入院治疗的老段,经过一周多的对症治疗,病情依旧毫无缓解,患者同时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冠心病等疾病,最终在29日去世。研究人员发现,前后有3名重症患者在服药后并无收效,其中两名死亡。在后续研究中,医疗人员已发现患者出现了对达菲等药物产生耐药性的问题。

这是一个相当值得重视的状况,专家认为,尽管存在服用药物剂量、配方不当导致失败的可能,但亦有可能个别患者体内的H7N9病毒已出现基因突变和耐药趋势,变异病毒对部分抗病毒药物具有抗药性。

且医生通过临床治疗发现,近一半使用达菲治疗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了呼吸衰竭。因此,目前流行的达菲能有效治疗人类H7N9的结论是可疑的。医学界应加强监控,及时对目前的治疗措施作出必要调整。

……

我们对H7N9病毒的了解还在继续,病毒本身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

必然,未来全新突发传染病的风险还在继续。

必然,唯有“从战争中学习战争”,才有可能战而胜之。

加缪在《鼠疫》中写道:“不要试图去给鼠疫发生的情况找出解释,而是要设法从中取得能够汲取的东西。”

这,似乎应是我们面向未知的恐惧时,应有的态度。

(文中病人均为化名)

新闻核心

科学家揭示:H7N9耐药性如何炼成?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专家研究证实,个别患者在达菲抗病毒治疗19天后,其咽拭子标本仍能检测出H7N9病毒“核酸”,表明病毒已出现基因突变和耐药趋势。

研究团队对14例患者开展了病毒载量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出乎意料:重症患者,特别是在后期需要依靠人工肺治疗的患者,咽拭子病毒核酸载量在达菲治疗过程中,出现持续阳性、甚至载量进一步升高。个别患者在达菲抗病毒治疗19天后,仍在其咽拭子标本中检测到了H7N9病毒“核酸”。这个结果是如何产生的?科学家发现,2例重症病例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体内H7N9毒株的神经氨酸酶(NA)“292位氨基酸”从R(精氨酸)突变为K(赖氨酸)。继而,研究团队还发现更重大结果:病人标本中“292R毒株”出现逐渐被“292K毒株”取代。该结果强烈提示,这一突变毒株的出现,可能与达菲治疗效果不佳有关。

“292位氨基酸”的突变,曾出现在季节性H3N2流感病毒上;此后,研究证明该病毒对达菲耐药。此次研究团队的发现表明:病毒在药物“压力”下,会促使患者体内病毒产生变异突变,从而导致H7N9禽流感病毒呈现耐药。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00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