咋预防禽流感 专家为你支招
近日,江西南昌发现一例人感染H10N8禽流感病例,患者73岁,12月6日因呼吸衰竭、休克死亡。什么是H10N8禽流感病毒?它与之前的H5N1、H7N9有什么关系?眼下我省已进入季节性流感高发期,我省流感活动水平怎样?23日,省卫生厅委托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一一解答。
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科科长李国华介绍,流感病毒是大家族,根据病毒核蛋白和基质蛋白抗原性的不同可分为甲(A)、乙(B)和丙(C)三型。甲、乙、丙三型流感病毒除了核蛋白和基质蛋白抗原性不同外,还有许多不同的生物学特点,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甲型流感病毒可感染的宿主范围较广,除了感染人之外,甲型流感病毒还可以感染禽类、猪、马、海豹、猫科、犬科等动物,乙、丙型流感病毒则只感染人。此外,甲型流感病毒表面的糖蛋白相对于乙型和丙型,更加易变,变异后的新亚型可能引起世界性大流行,就像2009年我们经历过的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
李国华介绍,根据病毒表面的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的不同,甲型流感又可分为多个亚型,用HxNx表示(H为血凝素蛋白,N为神经氨酸酶蛋白),共140余种亚型,近年来常见的感染人类的甲型流感病毒多为H1N1和H3N2,其他甲型流感病毒则多是导致禽类以及猪等动物感染的元凶。此次发现的人感染H10N8病例与之前的H5N1、H7N9同属于禽流感病毒,也都是甲型中的一种。
中国疾控中心应急办主任冯子健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证实,江西病例是全球首次报告此类病例,初步判定病毒导致人感染和传播的可能性很低:“这是在人类肺炎标本中,首次检测到H10N8病毒。具体的暴露(原因)不清楚。专家研判和我们的流感实验室对病毒基因序列研究的结果显示,(病毒)从动物传染人的能力并不强。”
我省疾控专家指出,流感病毒的变异始终没有停止,通常情况下禽流感病毒很难跨越种属屏障造成人类的大面积感染,人体内检测到禽流感病毒这种个案的发生,会随着检测手段的普及逐渐增多,但多会限定于特定的环境和特殊的个体,而且是否为导致疾病或死亡的真正病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加以证实。至于发生重组或变异了的病毒是否会导致流感大流行,还要看人对变异后的新亚型病毒是否普遍具有易感性。
2009年,根据国家的要求,我省也扩大了专门针对流行性感冒的监测网络。目前,分布于全省各市的12家网络实验室,都已具备流感病毒核酸检测能力。一旦出现异常情况,会及时预警。监测结果显示,我省流感活动已开始增强,目前检测到的阳性毒株中既有甲型,也有乙型,甲1略显优势。根据省卫生厅发布的法定传染病疫情通报,截至11月30日,我省尚未发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报告病例。
专家指出,禽流感与季节性流感一样,同样属于呼吸道传染病,在冬季高发。针对季节性流感病毒,最有效的预防手段是接种流感疫苗,锻炼身体提高自身抵抗力;针对可能感染人类的禽流感病毒,由于没有可用的疫苗,预防的有效措施就是要避免接触病死禽类,少到活禽交易市场及宰杀场所,特别是老人和儿童以及慢性病患者。
当禽流感的新闻一出来后,“别吃鸡鸭”的叮咛和嘱咐便广为流传。其实,大家没有必要完全拒绝进食禽类,但要拒绝吃病禽、死禽,不生吃禽肉,不吃没有熟透的禽类相关产品。
禽肉煮熟、煮透后,通常不会导致禽流感病毒传播。但如果病禽未经煮熟、煮透食用,病毒很可能进入人体。白切鸡的加工方法有可能没有完全煮透,这样如果此鸡“生前”感染禽流感病毒,在烹饪过程中,病毒可能没有完全被杀死,就有可能进入人体。但如果存活,会否通过消化道传入人体各组织中、病毒在人体是如何运作的,这些机理现在都还不清楚。在此情况下,应尽量食用一些煮熟、煮透的食物,少吃或不吃白切鸡。
禽流感病毒对外界的抵抗力并不强,56℃加热30分钟,60℃加热10分钟,70℃加热数分钟,阳光直射40—48小时以及常用消毒药均可使该病毒灭活。鸡粉、鸡精等鸡有关产品是以鸡为原料制成的,加工时都通过特殊的流程,一般来讲,高温是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食用正规生产厂家(有卫生许可证)的鸡粉、鸡精等鸡有关制品是安全的。
禽流感的高危人群包括饲养员、屠宰工人等经常与活禽密切接触的人,以及抵抗力较差的老年人、儿童、慢性病患者,特别是12岁以下的儿童。
饲养员、屠宰工人在工作场所应穿防护服、佩戴防护用具,工作前后彻底消毒;老年人、儿童、慢性病患者应避免去菜市场等活禽较多的场所,并注意多摄入一些富含维生素C等增强免疫力的食物和药物,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以增加机体对病毒的抵抗能力。 据好大夫在线网
1、保持勤洗手、室内勤通风换气、注意营养,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加强体育锻炼。
2、出现发热、咳嗽、咽痛等症状时,应戴上口罩,尽快到医院就诊。并主动告知医生,自己发病前是否到过禽流感疫区,是否与病禽类接触过。
3、尽可能减少与禽畜不必要的接触,特别注意尽量避免接触病死禽畜。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