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抓病
主要由家猫抓人或咬人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该病为良性、自限性疾病,多数病人均在2、3个月内自愈。1950年首次报告。
病原尚不清楚。有人在皮肤抓伤处及肿大的淋巴结中发现有革兰氏阴性的短小杆菌,可用特殊培养基分离,可能为本病的病原。亦有人认为病原是一种病毒,但应用鸡胚、组织培养和动物接种均未能分离出病毒。也有人认为病原是衣原体。约90%病人是通过家猫抓、咬或舔后而患病。少数病人亦可被狗抓、咬而得病。该病多发生于秋、冬季。病后有持久免疫力,再次感染者罕见。
猫抓病的潜伏期一般为2~6星期。抓伤或咬伤处皮肤有炎症、疼痛,并可化脓;局部淋巴结肿大、压痛,少数病人淋巴结化脓,并可破溃形成窦道;亦可有全身淋巴结轻度肿大和脾肿大;约1/3病人可出现发热,体温在38~41℃,伴有头痛、全身不适等;少数病人于病后 3~10天出现充血性斑丘疹、结节性或多形性红斑;部分病人有结膜炎和结膜肉芽肿 ,伴有耳前淋巴结肿大,称为帕里诺氏眼-淋巴结综合症 ;病人也可发生脑炎、脑膜炎 、脊髓炎 、多发性神经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骨髓炎等;末梢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轻度增高,血沉增快。
在美国,猫抓病的年发病率约为9.3/10万,其中80%为儿童发病,90%的患者有接触猫的病史,秋冬季节多发,男性多于女性。该病潜伏期一般10-30天,少数的可以几个月乃至一两年。人被猫轻微抓伤后3至10天后,病人在抓伤处出现皮损。
诊断依据:有被猫抓伤或咬伤史;抓伤处皮肤发炎和化脓,局部淋巴结肿大和发热等典型临床表现 ;汉格-罗斯皮肤试验阳性;淋巴结活体检查,出现网状细胞增生和坏死性肉芽肿病变,即可诊断该病。
尚无特效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可用退热镇痛药退热及止痛;淋巴结化脓时可穿刺抽脓,以减轻发热及全身中毒症状;不宜切开引流,以免形成瘘管;有继发感染时可用抗生素。预防该病应避免被猫抓伤及咬伤,若发生抓、咬伤时,可局部涂抹碘酒及酒精。
病原学
猫抓病最早于1889年首次报道,1913年,Verhoeff从猫抓病患者的结膜切片中发现一种丝样微生物,当时认为其病原体为立克次体。1983年Wear等从猫抓病患者的病变淋巴结、皮肤组织或结膜组织中分离到病原体,并命名为罗卡利马体(Rochalimaea),后又重新命名为巴尔通体,其储存宿主是猫。迄今发现导致猫
视网膜病变主要表现为视网膜血管炎性病变,眼底表现为单灶多灶性视网膜血管炎症,可伴发或不伴发于视神经视网膜炎症。还可出现视网膜下灰白色的限局性浸润性病灶,伴有散在性点状出血。其他少见表现还有视网膜结节、浆液性视网膜脱离、视网膜分支动脉(或静脉)阻塞等。
黄斑部浆液性脱离Zacchei等报告1例黄斑部浆液性脱离患者,并不伴有视神经视网膜病变,提示当患者有接触猫的病史或出现猫抓病的全身症状时,黄斑部视网膜神经上皮的浆液性脱离有可能。
其他症状
归因于猫抓还有部分病人出现一些不常见的症状:如眼腺综合征(结膜炎伴可触及的耳前淋巴结)、神经症状(脑病变、急性发作、神经视网膜炎、髓炎、下身麻痹、脑动脉炎及肝、脾肉芽肿病。其他少见症状包括红斑性结节、骨髓溶解损伤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诊断检查
1.检验
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血小板计数;淋巴结穿刺或活检,作细菌培养、涂片染色镜检;或制超薄切片后染色镜检,观察有无革兰阴性小杆菌,呈分散、短链或簇状分布。
1.一般治疗 有发热者应卧床休息,补充营养和水分。有急性脑病表现者按神经科有关常规处理。
2.抗菌治疗 选用阿米卡星或庆大霉素或妥布霉素等抗菌药物,静脉或肌内注射,疗程5~7d。
4.护理:(1)按一般内科护理常规,患者不必隔离。(2)高热或淋巴结肿痛较重者应卧床休息,减少活动,补充高热量,易消化流食或半流食饮食,多饮水。(3)抓伤处保持清洁干燥。
预后
本病属良性自限性疾病,在2~3个月可自行缓解,绝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免疫功能正常者患猫抓病未见有死亡的报告,但免疫功能障碍者(例如艾滋病)患播散性猫抓病有个别死亡的报告。文献资料中复发性猫抓病极为罕见。
1、要特别注意宠物卫生。不要和宠物过分亲密接触,尤其在春季等动物发情季节,要特别注意与流浪猫狗保持距离。
2、需避免被动物咬、抓伤,尤其在春季动物发情时,尽量少刺激动物,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万一不幸被咬、抓伤后,可局部涂抹碘酒及酒精,并及时上医院注射狂犬疫苗。
4、有幼儿的家庭最好不要养宠物,以免孩子染上猫抓病及体癣等宠物病。
相关资料
猫抓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感染病,80%与猫抓、咬伤有关,狗、兔、猴抓咬伤也可引起猫抓病。随着养猫及流浪猫的增多,猫抓病患者也呈上升趋势,全球每年猫爪病发病人数近万例。该病潜伏期一般为10天-30天,少数的可以几个月乃至1年-2年。发病时,可出现淋巴结肿大及发热等症状。猫抓病可防可治,不必惊慌。有被猫咬抓伤病史的,结合实验室检测就可确诊该病。该病一旦确诊并对症治疗,一般愈后良好。据介绍,浙江省人民医院近年来共收治4例猫抓病患者,治疗后患者均得到彻底康复。专家同时警告说,免疫功能低下者可能发生严重的全身病症,如心、脑等并发症,极个别会导致死亡。他引援相关资料说,约有10%的宠物猫及33%的流浪猫血液中携带此病病菌,并在猫之间通过跳蚤传播。建议慢性病患者与免疫力低下者最好不要养宠物。同时,需避免被动物咬、抓伤,尤其在春季动物发情时,尽量少刺激动物,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万一不幸被咬、抓伤后,应及时上医院注射狂犬疫苗。
实验室研究进展
1、PCR检测核酸扩增技术的应用,尤其是广谱PCR技术和基因测序已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