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海南发现罕见猫抓病 专家

发布日期:2014-10-12 17:57:40 浏览次数:1600

南方网讯黎先生是海南省儋州白马井镇的普通居民,半年前,他莫名其妙地得了一种奇怪的病,到多家医院就诊,两处的淋巴结被切除,身体骨瘦如柴,就是查不出病因。在其生命垂危之际,转院到海南省边防医院,日前,经有关专家再三确认,黎先生身上神秘的致病“元凶”终于浮出水面,是“猫抓病”。

日前在海南省边防医院病房里,这位35岁的患者躺在病床上,瘦得皮包骨头,十分虚弱。他说,半年前,自己突然感到胸闷胸痛、体温急剧升高,一走路就咳嗽,经常打喷嚏。当时以为是一般性感冒发热,就到当地医院就诊,被诊断为气管炎。在常规治疗7天后,体温降到了正常水平,咳嗽也有所减轻,但同时又出现了不明原因的盗汗乏力、午后体温低热等症状,就去大医院就诊,被诊断为“肺结核”。

从医院出来后,黎先生吃了7天药,后出现恶心、吃不下饭等不良症状,就自行停了药。两个月后,他的咳嗽、咳痰症状加重,于是又吃起了药。10天后,恶心症状增大,更可怕的是,他的眼睛和全身皮肤都变黄了。这期间,由于难以吃下饭,又整天咳嗽,体重迅速下降,一米八几的个子体重还不足45公斤。

一个多月前,已极度虚弱的黎先生被转到海南省某大医院,该医院诊断出“肺结核”和药物性肝炎,给予抗结核治疗,其间被切除过锁上骨淋巴结。但他的病情越来越严重:全身淋巴结肿大胸腔积液,腰椎也出现异常。2005年2月19日,转院到省边防医院治疗。

在海南省边防医院骨科主任姜国祥的带领下,医护人员对黎先生进行彻底检查,并把患者的淋巴结切片送到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进行了检测。病因终于被查出,差点要患者命的是十分少见的“猫抓病”,病因是致病性巴尔通体,猫是这种微生物的宿主动物。

据黎先生自己回忆,他曾被猫抓伤过,没想到竟得了这种怪病。据专家介绍,“猫抓病”是患者和猫亲密接触时,被抓伤或咬伤后感染上了猫身上这种致病性微生物。在全国曾出现过数十例此类病例,而像黎先生这种免疫缺陷性的“猫抓病”极为少见,在海南省尚属首次发现。不过查出病因后,患者很快就能得到治疗康复。

专家特别提醒,不要和宠物过分亲密接触,一旦被猫、狗之类的动物抓伤咬伤,要及时处理伤口,到医院做专业的防御性治疗,以免埋下祸根。

相关链接:猫抓病

“猫抓病”是由巴尔通体感染引起的一种良性自限性感染性疾病,在机体免疫功能正常者常表现为皮肤或头面部淋巴结病变,而在免疫功能低下者可发生严重的全身性病变。猫抓病在眼部主要引起视神经视网膜病变,国内在此方面的文献报道较少。

“猫抓病”首次报道在1889年,主要表现为肉芽肿结膜炎耳前淋巴结肿大和有接触动物史,迄今发现导致猫抓病的巴尔通体有2种亚型。它是一种革兰阴性杆菌,主要通过被猫(尤其是小猫)或其他动物抓咬或密切接触而感染发病,也可通过跳蚤等传播,通过节肢动物传播的危险性尚未完全肯定。

全身表现猫抓病常常有被猫抓咬或密切接触猫的病史,一般在3天—7天后在抓咬处局部出现皮肤非化脓性炎症,如红斑或丘疹;继之出现头面部肉芽肿性或化脓性淋巴结病变,主要症状有低热、头痛寒战、全身乏力、不适、厌食、恶心或呕吐等。

由于猫抓病属于一种自限性疾病,多数患者不需治疗,仅有少数患者发生淋巴结外转移,引起全身病变,偶可出现血小板减少紫癜骨髓炎心内膜炎脑炎脑膜炎或脑动脉炎,此种情况更常见于艾滋病或其他免疫功能低下者。(编辑:姜志)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00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