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广州管圆线虫病可防可治

发布日期:2014-10-14 20:00:01 浏览次数:1600

“麻辣福寿螺”、“凉拌螺肉”等一直是一些爱好美味者的饕餮必选,而今年夏天,一个很少引起大众关注的“管圆线虫病”却让北京人谈“螺”色变,那么,“管圆线虫病”到底是怎么回事,怎么会引起如此恐慌呢?我们该如何健康饮食,防范“管圆线虫病”呢?

认识广州管圆线虫病

北京友谊医院、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所长助理阴赪宏博士介绍说,广州管圆线虫病是食源性寄生虫病的一种,又叫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脑膜炎,是由于鼠类的心、肺部寄生的线虫,即广州管圆线虫幼虫(偶或成虫)寄生在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所致,该病没有人传染人的危险。

病变可引起脑脊液内出现大量嗜酸性粒细胞,严重者脑脊液中尚能查见幼虫,从而发生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炎或脑膜脑炎,一般不会留有后遗症,但不排除可能会造成头痛痴呆等问题。

感染者中,病情较轻的可能只有一过性的皮肤感觉异常和轻度的头痛以及低热等,大约三五天症状就会消失;病情严重的人会引起较重的神经系统病变。

病从口入要小心

引起广州管圆线虫病的原因主要是生吃或半生吃陆地螺、淡水虾、蟾蜍及蛙类等食物,以及喝了经过幼虫污染的生水,经过口到达消化道进入人体,病变主要集中于中枢神经系统内。

阴赪宏博士强调,目前北京发现的病例主要是吃过福寿螺的人群。

有研究证明,每只福寿螺内含广州管圆线幼虫多达3000至6000条,人多因生吃或半生吃带有该虫的福寿螺而患此病。现在北方引进南方的螺类,本病的分布区域逐渐北扩,出现了“南病北移”的现象。

阴赪宏博士说,培养健康卫生的饮食习惯是预防感染食源性寄生虫病的捷径,预防主要是不要吃生的或未熟透的猪、牛、羊、鸡、鸭、兔等其它肉类食品,切忌吃生的未煮的淡水鱼、虾、螺、蟹,蛙、蛇等食物。从事螺肉加工的工人、厨师等人员要做好严格消毒、生熟分开等防护工作。

只有把住病从口入关,高度重视食源性寄生虫病,才能杜绝寄生虫病的感染。

如果患者生吃了不熟的猪、牛、羊、鸡、鸭、兔、淡水鱼、虾、蟹等,出现异常症状,疑患寄生虫病时,每周一、二、三、五上午,周四下午,可到友谊医院热带病门诊就诊,以免贻误病情。

发现症状要早治

阴赪宏博士告诉市民,广州管圆线虫病是可防可治的,广州管圆线虫病确诊后,以丙硫咪唑等药物进行治疗。

预后主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如虫体的感染数量、病人的体质以及是否能够早发现、早治疗等,绝大多数患者经过治疗预后良好。

因此,建议吃过上述食物的人,如果出现异常反应和不适,应在3天到30天内尽快就诊,以便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本报记者杨凤立通讯员蒋月荣

[ 收藏本文 ]

[ 打印本页 ]

[ 返回顶部 ]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00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