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豆上市话说蚕豆病
初夏的一天傍晚,一名4岁男童因突然畏寒发热,伴有呕吐,腹痛,全身乏力,排茶红色尿液,被家长送至医院就诊。医生检查发现患儿脸色苍白泛黄,巩膜(眼白)轻度黄染,肝脾肿大;血常规检验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量明显低于正常值,显示患儿严重贫血,并且有溶血迹象。经询问得知,患儿当天午饭吃过炒青蚕豆,于是医生下了“蚕豆病”的诊断。
江南民间有“立夏见三鲜”之说,这三种“时鲜货”之一是青蚕豆。每年随着蚕豆大量上市,那鲜为人知的蚕豆病也接踵而来。有极少数儿童吃了蚕豆之后,会闹一场凶险的蚕豆病,表现突然畏寒,发热,头痛,阵发性腹痛,恶心,呕吐。患儿面色苍白泛黄,巩膜(眼白)也发黄,往往被误诊为急性黄疸肝炎,而收入传染病房。其实只要仔细观察尿液,不难鉴别。患儿尿液并非黄染,而是如同酱油或红葡萄酒,令人望而生畏。病情严重者,可以出现高热,寒战,神志不清,黄疸加深,肝脾肿大,类似感染中毒性休克,如果不及时采取抢救治疗措施,可以因急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于1~2日内死亡。
吃蚕豆为什么产生如此凶险的症状呢?只因极少数人红细胞存在内在的缺陷,缺乏一种称为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的物质,则红细胞膜完整性和血红蛋白稳定性难以维持,碰到蚕豆中一种类似氧化剂的物质,红细胞就会变得僵硬和脆弱,容易破裂,于短期内大量破坏,发生急性溶血性黄疸和溶血性贫血,产生一系列症状和体征,诸如恶心、呕吐、腹痛,畏寒、发热,皮肤黏膜和巩膜黄染,肝脾肿大,甚至发生昏迷,而危及患儿的生命。
蚕豆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患者大多为9岁以下的男童,男女之比为7~14:1。
每年蚕豆上市时节应警惕蚕豆病。笔者曾见到一名学童,只因清明蚕豆开花时节在田头嬉戏,第二天竟得了蚕豆病,其病情跟他两年前因食蚕豆而得病时同样凶险。显然,接触蚕豆花粉也会得蚕豆病的,值得引起注意。食母乳的婴儿可以因母亲进食蚕豆而得病,因此乳母也应注意慎食蚕豆,以保证婴儿安全。
得了蚕豆病应立即将患儿送到医院抢救,通过治疗措施,患儿可以转危为安,大多在1周之内恢复正常,这些儿童以后对蚕豆就应“远而避之”,不可再进食。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