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雅司病为热带传染病
骨雅司病为热带传染病。临床表现与梅毒相似,但不属性病,无遗传性。不侵犯重要的内脏及中枢神经系统,以累及皮肤为主,晚期可侵犯骨骼,青年及儿童较多见。本病流行于中非,南亚,南美等热带地区,在中国南方地区有少数病例发生,但目前已基本绝迹。
病因学病因为雅司螺旋体通过表皮破口侵入体内而发病。雅司螺旋体形态与梅毒螺旋体相似,但传染力较弱。传染的主要途径是密切的接触,通过擦破的皮肤传播。早期主要为皮肤损害,如丘疹、脓泡、肉芽肿性或树胶肿性破坏,而骨雅司则为其后期的表现。其发病率在我国约为雅司病的4.5%~6.5%,也有报导约有10%~20%并发骨关节病变。
病理改变病理改变主要为骨小梁间纤维组织的增生,骨周组织的广泛坏死,而坏死组织周围又被显著增生的纤维组织包绕,有淋巴细胞,中性多核白细胞及浆细胞浸润,形成树胶肿样形态。骨病变多位于胫腓骨、尺桡骨及肱骨等,但额骨,下颌骨,股骨,掌骨,肩胛骨及肋骨也可受累。同 一病人可有多处骨骼受累。病变形式可以是骨膜炎,骨炎或骨髓炎。骨膜炎主要为骨膜的增生。骨炎主要表现为广泛骨质疏松,伴多发性小圆形或卵圆形的骨质破坏吸收区。有的破坏十分严重,可致病理性骨折。若累及关节时,以肘关节、髋关节及骶髂关节等处好发。偶尔可见上腭穿孔及鼻骨破坏。
临床表现家属中因有密切的接触,故常有相互传染的历史。其临床症状及表现与梅毒相似,可分为三期:
第一期 称母雅司期。感染后2~3周发病,接触皮肤部位出现红色小斑丘疹,继而可发展成高于皮肤面约2~3cm,直径为1~10cm的数目不等的溃疡,其底部为杨梅状肉芽组织,触及硬似橡皮,但易出血,有大量血清渗出并可结痂,痂周有红晕,一般可自愈,约2~3个月。局部淋巴结 可肿大,不侵犯骨关节。
第二期 称雅司疹期。早期皮疹出现后1~3个月,可出现全身关节的酸痛,发烧,头痛等症状。此期为全身感染期,全身淋巴结肿大,但病人一般情况尚好。皮肤病变多为溃疡性丘疹,直径可达10cm以上。愈合后形成疤痕。皮肤病变多位身体外露部分如面、四肢、小儿臀部等,而会阴部很少见。而且粘膜多不受损。皮损可持续数月至2~3年。本期可侵犯骨骼,为骨膜炎及骨突改变,以骨增生为主,可侵犯整个骨干。骨膜下新骨形成,致骨干增粗,在第二期雅司病中多发生广泛性骨膜炎改变是典型的表现。
第三期 称结节溃疡型雅司或晚期雅司,一般于感染后6~10年发病,雅司病大部分病变终止于第二期,发展到第三期较少。在第三期并发骨关节病变的约为10%~20%。主要表现为皮肤溃疡增大变深及溃疡下骨质破坏,皮质骨外缘被破坏时,其边缘呈不规则的骨缺损,若在内缘破坏,则表现为多发的囊状骨密度减低的透明区,而骨破坏周围骨质增生,骨膜反应则较轻或无。局部溃疡愈明显,则骨质破坏愈重。在颅骨的病变多呈周围有骨硬化而中心呈囊状破坏区的表现。在胫骨则以骨质增生及骨膜增生为主,伴髓腔狭窄,外观呈“腰刀样”改变。
辅助检查涂片检查皮肤溃疡的渗出物中可在涂片上找到大量的雅司螺旋体。
病理检查骨病变的病理切片上常难以找到雅司螺旋体。
血清学检查雅司病人的血清华康氏反应均呈阳性或强阳性,但脑脊液的华康氏反应则均为阴性,说明螺旋体不侵犯中枢神经系统。
X线检查中晚期雅司病X线表现有下述特点:
(1)多骨受累四肢骨骼可多发性受侵害,呈局限性或弥漫性骨膜炎表现
(2)病变主要发生在长骨骨干干骺端及骨骺很少受累
(3)局限性骨膜及骨质增生融合骨皮质明显增厚骨髓腔模糊或消失
(4)弥漫性长骨硬化骨皮质见穿凿样骨质破坏缺损松质骨虫蚀样骨破坏
(5)病变骨极少有死骨形成
诊断诊断时应详细了解病史,仔细注意及分析临床表现,在溃疡渗出物中涂片检查找到雅司螺旋体即能确诊。
鉴别诊断在鉴别诊断中特别应注意与骨梅毒相区别。因二者皆为螺旋体所引起的传染病,在皮肤病变及骨病变有相似之表现。血清康氏及华氏反应均为阳性。但只要仔细分析各自的特点如雅司病多见于年青人及儿童,梅毒则多见于婴儿及成人;雅司病人及其父母无性病史,只有接触传染 史及在发病区居住史,梅毒病人及其父母则不同。二者病变上也有不同,如梅毒初期下疳常位于外生殖器,而雅司病于外生殖器发病很少见,粘膜常不受损害。梅毒的二期病变活体组织检查中有小血管内膜炎,雅司病则无。梅毒的骨病变,以骨膜增生为主,骨破坏较少等为其特点。
治疗措施主要为全身治疗。主要药物为油剂青霉素,有人主张总量用600万单位,第一次肌肉注射30万单位,以后每次60万单位,每日两次肌肉注射。
患肢局部可行对症治疗。如及时的清洁换药,肢体用外固定支架暂行固 定,以达到肢体制动、减轻疼痛。一般活动期治疗后骨病变可以消失,轻者骨X线可显示正常。重者则可遗留骨外形畸形及骨增生硬化。疼痛均可迅速消退。
并发症状在 I 期本病的病变可以累及骨膜骨骼形成局限性或弥漫性骨膜炎以及骨膜下新生骨沉着钙化在 II 期严重者甚至可以侵及颜面鼻骨硬腭骨但很少累及躯干骨晚期主要引起溃疡性肉芽肿结节以及皮肤和骨骼树胶肿皮肤多发深浅溃疡和色素消失性萎缩瘢痕形成四肢骨骼受其侵害甚至出现畸形变。
预防保健雅司病(Yaw s)又称热带莓疮及接触性感染全身肉芽肿等属于接触性传染性疾病儿童及青少年多见热带潮湿平均气温在27℃以上人体皮肤破损并接触病原体是雅司病传播的2个必要条件。
非洲美洲东南亚及赤道线的农村目前均还有此病的存在中国20世纪40~50年代
在上海苏北邻近地区曾有过地区性流行60年代中期此病在中国已经消失热带国家闷热潮湿气候尤其是6月至9月的雨季更为本病流行季节预防本病的重点在于形成本病的两个必要条件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可很好的预防本病。
其它资料
《魏晋青铜獬豸》|| 魏晋青铜獬豸为铜制,长70.2厘米,独角带刺,低首颔胸,颈项粗壮弓起,前足直立后足魏晋青铜獬豸为铜制,长70.2厘米,独角带刺,低首颔胸,颈项粗壮弓起,前足直立后足曲弓,尾竖立上翘。整个造型栩栩如生,犹猛兽蓄势,准备给敌人致命一击。角、尾用嵌插法与躯干相接,可拆卸。
獬豸,为中国上古传说中的一种神兽,它似羊非羊,似鹿非鹿,头上长着一只角,故又俗称独角兽。《后汉书·舆服志下》云:“獬豸,神羊,能辨别曲直,楚王尝获之,故以为......
《腰扦宽柄器玉人》|| 商代晚期腰佩宽柄器玉人,高7厘米。黄褐色,圆雕。跽坐,双手抚膝,长脸尖颔,细商代晚期腰佩宽柄器玉人,高7厘米。黄褐色,圆雕。跽坐,双手抚膝,长脸尖颔,细长眉,目字形眼,平视前方,大鼻小嘴,c形耳。头梳长辫一条,辫从右耳侧往上盘头顶一周,由左耳后侧伸向右耳侧,辫梢与辫根相接。头上戴圆箍形“??”(冠),用以束发。“??”前连有卷筒状饰,其上“绣”双线波形纹。头顶露发丝,上有左右对穿的小孔,靠前又有一小孔。身着衣,交领垂于......
《市场观》|| 市场观是现代企业最根本的经营价值观。市场经 济是以市场为导向的 ,离开了市场 ,市场经济市场观是现代企业最根本的经营价值观。市场经 济是以市场为导向的 ,离开了市场 ,市场经济的命源 也就不复存在了。市场的得失将决定企业的生死存 亡 ,它可以使企业和经营者成为巨大财富和经营资本 的拥有者 ,也可以使企业和经营者一败涂地 ,甚至陷 入万劫不复之地。因而确立新型市场观念
市场观
,是现代企 业走名牌之路的先行官。 在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中 ,......
《骨雅司病》||骨雅司病为热带传染病。临床表现与梅毒相似,但不属性病,无遗传性。不侵犯重要的内脏骨雅司病为热带传染病。临床表现与梅毒相似,但不属性病,无遗传性。不侵犯重要的内脏及中枢神经系统,以累及皮肤为主,晚期可侵犯骨骼,青年及儿童较多见。本病流行于中非,南亚,南美等热带地区,在中国南方地区有少数病例发生,但目前已基本绝迹。
病因学病因为雅司螺旋体通过表皮破口侵入体内而发病。雅司螺旋体形态与梅毒螺旋体相似,但传染力较弱。传......
《虎掌七》|| 虎掌七,学名: 小花草玉梅,与草玉梅的区别:苞片的深裂片通常不分裂,披针形至披针状线虎掌七,学名: 小花草玉梅,与草玉梅的区别:苞片的深裂片通常不分裂,披针形至披针状线形;花较小,直径1— 1.8厘米;萼片5(—6),狭椭圆形或倒卵状狭椭圆形,长6—9毫米,宽2.5—4毫米。植 株常粗壮,高42—125厘米。 分布于四川西北部(理县以北,海拔约2200米)和北部(城口,约2520米)、青海东部、 新疆(特克斯,1200米)、甘肃南部(3000米)和中部(六盘山,约1600米)、......
《热河组》||热河组是中国东北部地层学单位,位于辽宁,河北和内蒙古省内地区。这些岩层有4700米厚,沉热河组是中国东北部地层学单位,位于辽宁,河北和内蒙古省内地区。这些岩层有4700米厚,沉积岩的分层清晰,中间插有来自火山爆发的玄武岩和凝灰岩。根据辐射测量学的结果,热河组形成于距今1.28到1.1亿年前的白垩纪时期。它由较古老的义县组和较新的九佛堂组组成。义县组的下层岩层,其年代有争议,有些学者将它归做上侏罗纪,并称之为炒米店子组。该地段动植物完整化石存......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