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

发布日期:2014-11-18 01:13:18 浏览次数:1596

很多患者无症状及异常体征,有临床表现者往往表现很轻或短暂。约50%有低热,平均为38.9℃,伴乏力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鼻塞、流涕、咳嗽咽痛等。其他尚有轻度腹泻恶心呕吐腹痛食欲减退,一般仅持续1~3天,少数可因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而出现腹痛,误为急腹症。极少病例可有脑膜炎症状,脑脊液中有轻度细胞数增加,有瘫痪报道。在疾病初期有时可见红色丘疹,类似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北京协和医院报道45例中,症状发生率最高者为腹泻,计33例,大便每天2~7次,便稀,带少量黏液,一般持续1~3周;其次为发热,计17例,体温多在38~39℃间,最高达40℃,一般1~3天即退。6例无症状。体格检查无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可因上呼吸道炎而有颌下淋巴结肿大及颈部淋巴结肿大。脾脏一般不大。该组45例中26例有颌下淋巴结肿大,脾触及只1例,皮疹3例。

各年龄小儿的白细胞及淋巴细胞计数变化较大,在诊断本病时必须注意此特点。白细胞总数均值在出生时为18.1109/L,以后逐渐下降。1~3岁为11.2109/L,4岁时为9.1109/L,8岁为8.3109/L,16岁时为7.8109/L。淋巴细胞百分率均值出生时为30%,4~6天时与中性粒细胞百分率相近,以后淋巴细胞百分率增高,最高约60%,4~6岁时淋巴细胞与中性粒细胞百分率又相近,各约50%,以后逐渐下降,至8岁后接近正常成人30%水平。如白细胞总数及小淋巴细胞均高出该年龄一定水平,无症状,或仅有轻微上呼吸道及胃肠道症状,无全身淋巴结或脾大时,应考虑本病可能。

一、检查

1、外周血 血红蛋白及红细胞计数在正常范围,外周血之最大特点为白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增高。白细胞计数均值有报道在(20~30)109/L间,最高达178109/L,白细胞于第1周最高,持续增高3~5周。淋巴细胞占60%~97%,绝对值约(8~10)109/L,可持续增高3个月。淋巴细胞百分率在高峰时,嗜酸性粒细胞低,淋巴细胞下降后,嗜酸性粒细胞可增高,平均约2.3109/L,于4~6周内恢复正常,血象的改变与症状并不平行。增多的淋巴细胞大多为成熟的小淋巴细胞,大小不一,核染色质排列紧密,胞质甚少,瑞特染色呈嗜碱性;也可见少数大型成熟淋巴细胞或比正常小淋巴细胞更小,染色更深的过度成熟的小淋巴细胞。协和医院报道45例中有15例见到不正常淋巴细胞占0.3%~3.0%,其中以类似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中的DowneyⅢ型多见,此种细胞可在很多病毒性疾病中或正常儿童中出现;另一类胞质与胞核类似大淋巴细胞,具两个核以一丝状蒂相连,此细胞可能为直接分裂的淋巴细胞,也可在正常人中发现,因此该作者认为以上两型细胞的发现均无特殊意义。Dodesh及Zodeh在1例本病患者中,96%为小淋巴细胞,其中2%为B细胞,46%为T细胞,52%为裸细胞。

2、骨髓象 骨髓细胞数增加,粒及红系正常,成熟小淋巴细胞增多。

3、血清学检查 嗜异凝集反应阴性,即使滴度轻度增加者,亦低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诊断要求。

根据临床表现、症状、体征选择胸片、心电图、B超等检查。

二、鉴别

1、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此病症状可轻可重,一般均有1~3周发热,明显咽峡炎,全身浅淋巴结均可肿大,1/3~1/2患者有脾肿大,血象中白细胞总数增高,但一般不超过20109/L,异型淋巴细胞于起病4~5天后出现,至疾病第2周时常20%。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无症状或症状甚微,无全身淋巴结或脾脏肿大,白细胞总数均值(20~30)109/L,以成熟小淋巴细胞为主。根据以上各点,一般均可鉴别,有疑问时可作Epstein-Barr病毒抗体测定,噬异凝集试验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中的阳性率在5岁以下小儿很低,对该年龄期两病的鉴别意义不大。

2、感染性疾病 如伤寒、结核、布氏杆菌病百日咳等,虽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增高,淋巴细胞百分率亦增高,但均不如本病明显,且各病均有其临床特点,因此鉴别不困难。

3、慢性非特异性感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 在小儿中发生比成人多。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后,发生低热,38~39℃间,伴乏力、厌食、咽充血及扁桃体肿大等,颈部淋巴结可肿大,婴幼儿脾脏有时可及。血白细胞总数增高,但多20109/L,淋巴细胞不超过60%。此病持续时间一般为数月。可见其症状较本病明显,持续时间长,白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增高不如本病显著。

4、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主要见于老年人,有肝、脾及淋巴结肿大,虽血象中白细胞总数增高且以小淋巴细胞增生为主,但有贫血血小板减少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6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