雛雞白痢的防治
疾病概述:雞白痢是由雞白痢沙門氏菌引起的各種年齡雞只都可發生的一種傳染病,雛雞發病表現急性敗血症經過,以發熱、拉灰白色粥樣或粘性液狀糞便為特徵;成年雞發病以損害生殖系統為主的慢性或隱性感染為特徵。病原本菌為兩端稍圓的細長桿菌,革蘭氏染色陰性,不能運動,無莢膜,不形成芽孢,是兼性厭氧菌。本病的病原體是雞白痢沙門氏菌,是腸桿菌科的一員,革蘭氏染色陰性。病雞的內臟中都有病菌,以肝、肺、卵黃囊、睪丸和心血中最多。在自然條件下,病菌的抵抗力較強,幹布上的病菌,在室溫條件下可存活7年又8個月之久,在土壤中可以存活14個月,雞舍內的病菌可以生存到第二年,在棲木上可以存活10~105天,在木飼槽上溫度為–3℃~8℃、濕度為65%~75%時可以存活62天。此菌對熱的抵抗力不強,污染的雞蛋,煮沸5分鐘可殺死本菌,70℃經過20分鐘也可以使之死亡,一般消毒藥都能迅速殺死。
流行病學:雞常發本病是該病的自然宿主,火雞也被證明是又一個重要宿主。火雞和病雞接觸而被傳染,以後就在火雞群中傳播下去。此菌對雞的適應性很高,對火雞的適應性較低。除了雞和火雞以外,鴨、珠雞、雉雞、鵪鶉、金絲雀、雛鵝、鷺鷥等有時也可被感染。在本病的流行病學上,野鳥所起的作用是極為有限的。有些哺乳動物也感染本病,人也偶有感染本病的報告。雞雖然對本病的易感性最強,但不同品種之間有顯著的區別,輕型雞尤其是來航雞的易感性較重型雞低。病雞的排泄物是傳播本病的媒介物,可以傳染給同群未感染的雞,可以從一個養雞單位傳給另一個養雞單位。帶菌雞的卵巢和腸道含有大量病菌,病菌隨排泄物排出體外,污染周圍環境。飼料、飲水和用具被污染後,同群雞食入這種排泄物,是本病傳播的一個主要因素。飼喂患雞白痢雞的蛋殼,往往引起發病。由於感染雞長期帶菌,産出被感染的受精蛋,不但可以把此病傳給後代,而且這些被感染的蛋內含有多量的病菌,對有啄蛋或吃蛋癖的雞也是一個重要的傳染源。感染了的蛋可以污染孵化器和孵坊。感染母雞産的蛋,在孵化過程中通過蛋殼、羽毛等擴大傳染。在孵化器或孵坊中即使只有少數感染雛雞,也可以很快地把病菌傳給多數幼雛。此病能通過血液傳染,因此啄肉癖也是傳播方式。蒼蠅污染了本菌以後,如果接觸了飼料,再用這種飼料喂雛,或者蒼蠅被雛雞吃掉,都能引起發病。該病還可以通過交配、斷喙、性別鑒別傳播,被污染了的免疫器材也能廣泛地傳播本病。飼養管理條件差,如雛群擁擠,環境不衛生,育雛室溫度太高或者過低,通風不良,飼料缺乏或品質不良,較差的運輸條件或者同時有其他疫病存在,都是誘發本病和增加死亡率的因素。
臨床症狀:雞白痢由於感染對象不同,臨床上表現不同的症狀。(1)胚胎感染感染種蛋孵化一般在孵化後期或出雛器中可見到已死亡的胚胎和即將垂死的弱雛。胚胎感染出殼後的雛雞,一般在出殼後表現衰弱、嗜睡、腹部膨大、食欲喪失,絕大部分經1~2天死亡。(2)雛雞白痢雛雞在5~7日齡時開始發病,病雞精神沉鬱,低頭縮頸,閉眼昏睡,羽毛松亂,食欲下降或不食,怕冷喜歡扎堆,嗉囊膨大充滿液體。突出的表現是下痢,排出一種白色似石灰漿狀的稀糞,並粘附於肛門周圍的羽毛上。排便次數多,使肛門常被粘糊封閉,影響排便,病雛排糞時感到疼痛而發生尖叫聲。有的病雛呼吸困難,伸頸張口。有的可見關節腫大,行走不便,跛行,有的出現眼盲。雛雞白痢因環境因素及污染嚴重程度不同,其引起的發病率與死亡率從很低到80%~90%不等,2~3周齡時是其高峰,3或4周齡以後,雖有發病,但很少死亡,表現為拉白色糞便,生長髮育遲緩。康復雞能成為終身帶菌者。(3)青年雞白痢??青年雞白痢多見於40~80日齡的雞,本病突然發生,整個雞群食欲精神尚可,總見雞群中不斷出現精神、食欲差和下痢的雞只,常突然死亡,死亡不見高峰,若雞群密度過大,環境衛生條件惡劣,飼養管理粗放,氣候突變,飼料突然改變或品質低下等均可加強本病的發生和死亡。該病病程較長,可拖延20~30天,死亡率達10%~20%。(4)成年雞白痢??成年雞白痢多是由雛雞白痢的帶菌者轉化而來的,呈慢性或隱性?感染,一般不見明顯的臨床症狀,當雞群感染比例較大時,明顯影響産蛋量,産蛋高峰不高,維持時間短,種蛋的孵化率和出雛率均下降。有的雞見雞冠萎縮,有的雞開産時雞冠發育尚好,以後則表現出雞冠逐漸變小、發紺。病雞時有下痢。
病理變化:(1)胚胎感染??胚胎感染主要病理變化是肝臟的腫脹和充血,有時正常黃色的肝臟夾雜著條紋狀出血。膽囊擴張,充滿膽汁。卵黃吸收不良,內容物有輕微的變化。(2)雛雞白痢病死雞呈敗血症經過,雞只瘦小,羽毛污穢,肛門周圍污染糞便、脫水、眼睛下陷、腳趾乾枯。卵黃吸收不全,卵黃囊的內容物質變成淡黃色並呈奶油樣或乾酪樣粘稠物;心包增厚,心臟上常可見灰白色壞死小點或小結節;肝臟腫大,並可見點狀出血或灰白色針尖狀的灶性壞死點;膽囊擴張充滿膽汁;脾臟腫大,質地脆弱;肺可見壞死或灰白色結節;腎充血或貧血,輸尿管顯著膨大,有時在腎小管中有尿酸鹽沉積。腸道呈卡他性炎症,特別是盲腸常可出現乾酪樣栓子。(3)青年雞白痢青年雞白痢突出的病理變化是肝臟腫至正常的數倍,整個腹腔常?被肝臟複蓋,肝的質度極脆,一觸即破,被膜上可見散在或較密集的小紅色或小白點,腹腔充盈血水或血塊,脾臟腫大,心包擴張,心包膜呈黃色不透明。心肌可見數量不一的黃色壞死灶,嚴重的心臟變形、變圓。整個心臟幾乎被壞死組織代替。腸道呈卡他性炎症,肌胃常見壞死。(4)成年雞白痢成年雞白痢主要病理變化在生殖系統,表現卵巢與卵泡變形、變色及變性,卵巢未發育或發育不全,輸卵管細小,卵子變形如呈梨形、三角形、不規則等形狀,卵子變色如呈灰色、黃灰色、黃綠色、灰黑色等不正常色澤,卵泡或卵黃囊內的內容物變性,有的稀薄如水,有的呈米湯樣,有的較粘稠成油脂樣或乾酪狀。有病理變化的卵泡或卵黃囊常可從卵巢上脫落下來,成為幹硬的結塊阻塞輸卵管,有的卵子破裂造成卵黃性腹膜炎,腸道呈卡他性症狀。
實驗室檢查:根據不同年齡雞只感染的臨床症狀和病理特徵,可作出本病的初步診斷,進一步確診可進行病原分離和鑒定。
防止措施:抗菌素類藥物:磺胺類以磺胺嘧啶、磺胺甲基嘧啶和磺胺二甲基嘧啶為首選藥,在飼料中添加不超過05%,飲水中可用01%~02%,連續使用5天后,停藥3天,再繼續使用2~3次。喃類藥物首選藥為喃唑酮,在飼料中添加001%~004%,連喂1周,或飲水002%~003%1周,停藥3~5天再繼續使用。對雞白痢均有較好的效果。其他抗菌藥物如氯黴素、金黴素、土黴素、四環素、慶大黴素、卡那黴素、氟酸等均較敏感,常用01%氯黴素拌料、氟酸001%~002%拌料投服5~6天,或慶大黴素針劑飲水,雛雞每天上下午各一次,每次用量1000~1500單位,連飲4天,可收到較好的治療效果。污染嚴重的種雞群可使用氯黴素拌料投服兩個療程,間隔1周,可明顯降低陽性雞帶菌的比例。用藥不可長時間使用一種藥物,也不可以加大藥物劑量達到防治的目的。應考慮到有效藥物可以在一定時間內交替、輪換使用,藥物劑量要合理,防治要有一定的療程。微生物製劑:近年來微生物製劑在防治畜禽下痢方面有較好效果,這些製劑安全、無毒、不産生副作用,細菌不産生抗藥性,價廉等,常用的有促菌生、調痢生、乳酸菌等,在用這些藥物的同時及其前後4~5天應該禁用抗菌藥物。如促菌生,每只雞每次服0.5億個菌,每日1次,連服3日,效果甚好。劑型有片劑,每片0.5克,含2億個菌,膠囊每粒0.25克,含1億個菌。這些微生物製劑的效果多數情況下相當或優於藥物預防的水準。使用中草藥方劑:1、白頭翁、白術、茯苓各等份共研細末,每只幼雛每日0.1~0.3克,中雛每日0.3~0.5克,拌入飼料,連喂10天,治療雛雞白痢,療效很好,病雞在3~5天內病情得到控制而痊癒。2、黃連、黃芩、苦參、金銀花、白頭翁、陳皮各等份共研細末,拌勻,按每只雛雞每日0.3克拌料,防治雛雞白痢的效果優於抗生素。3、蒲公英、甘草粉碎後,以10:3的比例混勻,按2%添加於雛雞日糧中,出雛後連喂3周,防治雛雞白痢的效果顯著,尤其適用於産生耐藥性的雞群。4、白頭翁、蒲公英、葛根、烏梅各40克,黃芩、金銀花、黃柏、甘草各30克,粉碎混勻,按15%添加於雛雞日糧中,防治雛雞白痢效果好。將白頭翁、苦參、龍膽草等藥物粉碎混勻,按飼料量的3%或5%添加,出雛第2天開始投藥,防治雞白痢的效果與痢特靈相當。防制加強育雛管理,育雛室經常保持清潔乾燥,溫度要維持恒定,墊草勤曬勤換,雛雞群不能過分擁擠,飼料要配合適當,防止雛雞發生啄癖,飼槽和飲水器防止被雞糞污染。(2)注意常規消毒,雞舍及一切用具要經常清洗消毒,搞好雞場的環境衛生。孵化器在應用前,要用甲醛氣霧消毒,育雛室和一切育雛用具,要經常消毒,孵化種蛋在孵化前用甲醛氣熏消毒。(3)執行定期檢疫措施,定期對種雞群檢疫是消滅帶菌者,凈化雞群雞白痢的最有效措施。應用全血玻片凝集試驗方法,一般種雞群的檢疫每年需進行2~3次,第一次可在40~70日齡之間,應連續檢疫1~2次,每次間隔10~15天;第二次?應于全面開産後進行,堅持淘汰陽性雞,以達到凈化雞場的目的。(4)對新購進的雞,應選用合適的藥物進行預防,有助於控制發病。(5)發病後要立即隔離、封鎖和治療,儘快撲滅傳染源。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