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热进入高发季 注意环境和饮食卫生
本报2011年12月31日讯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2月是流行性出血热的高发季节。省疾控中心流行病防治科刘富强博士提醒,必要的环境卫生和饮食卫生一定要做好。
主要症状:发热、出血和肾损害
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青壮年容易感染。预防时应注意做好室内外环境卫生和食品卫生、食具消毒和食物储藏等工作。
流行性出血热,又叫肾综合征出血热,最主要传染源就是鼠类,一般人与人之间不会传播。可通过多种途径传播,包括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接触传播、母婴传播、虫媒传播等。
刘富强介绍,出血热的主要症状有发热、出血和肾损害三大特征,典型病例有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五期经过,严重者可并发尿毒症、肾功能衰竭、颅内出血、肺水肿、脑水肿等。
一旦被鼠咬要及时注射疫苗
预防出血热最主要的措施是在住家和外环境中防鼠、灭鼠,同时,应避免用手抓老鼠或玩耍老鼠、直接接触老鼠的粪便、食用被老鼠接触过的食物、使用被老鼠粪尿污染的用具等,并尽早掩埋死鼠。普通民众一旦被老鼠咬伤,应及时到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种出血热双价疫苗。
来源网址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1
条 | 好评: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