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欲不振出血热 埃博拉病毒揭秘与预防
据世界卫生组织资料显示,埃博拉病毒病(以往称为“埃博拉病毒性出血热”)是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病,病死率高达50%至90%,是世界上最凶猛的疾病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对人类危害最严重的病毒之一,即“第四级病毒”(艾滋病为2级,SARS为3级,级数越大防护越严格)。
临床症状为突然发病,表现有发热、极度虚弱、头痛、肌痛、咽痛、结膜充血等,数天后可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皮疹。严重病例可出现无黄疸型肝炎和胰腺炎,及轻重不一的出血倾向。
病毒潜伏期可达2至21天,但通常只有5天至10天。1976年在苏丹南部和扎伊尔即现在的刚果(金)的埃博拉河地区被发现它的存在后,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埃博拉”由此而得名。
病毒的起源尚不得而知。但基于现有证据,人们认为果蝠(狐蝠科)可能是埃博拉病毒的自然宿主。目前对该病尚无有效治疗药物和预防疫苗,主要对症治疗。
埃博拉病毒病从获得病毒感染到出现症状的潜伏期可持续2天至21天。
重症患者可出现神志改变,如嗜睡、谵妄等症状。并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表现,包括鼻、口腔、结膜、胃肠道、阴道、皮肤出血或咯血、血尿等,可出现低血压、休克等。可并发心肌炎、肺炎和其它多脏器受损。
严重病例可出现无黄疸型肝炎和胰腺炎,及轻重不一的出血倾向。目前对该病尚无有效治疗药物和预防疫苗,主要对症治疗。
据世界卫生组织7月31日通报,此轮疫情自2月份在非洲几内亚被发现,截至7月27日,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和尼日利亚4国共计报告有1323人确诊或疑似感染埃博拉病毒,截至发稿,已有826人死亡。世卫总干事陈冯富珍8月1日在几内亚首都科纳克里称:“疫情蔓延比我们努力想控制的速度更快。”
感染埃博拉病毒的早期症状和感冒类似:发烧、食欲不振、头疼和嗓子痛。此时病毒已开始摧毁人体免疫系统。这种病毒的潜伏期(从被感染到首次出现症状)是2到21天。几天后,病毒感染者会发展到第二阶段。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导致血栓形成和出血不止,患者肝、脾、大脑和其他内脏里会出现血液凝块。病毒穿透血管迫使血管里的血液渗入到周围组织。感染者会出现全身疼痛、慢性腹痛、呕吐和腹泻。
接下来,患者身上会出现皮疹。几天后会达到转折点——此刻一些幸运者会痊愈,而其他患者则会发展到致命阶段——出血热。机体免疫系统被全面破坏,人体微小血管破裂导致患者从眼睛、嘴巴、耳朵和其他孔里向外渗血。绝大多数患者最终因多器官衰竭、出血不止或休克死亡。
尽管埃博拉病毒来势汹汹,但仍有一些人能幸存下来。1994年,一名34岁的瑞士女性在科特迪瓦对一只死亡的黑猩猩做尸体解剖时感染了埃博拉病毒。随后她被送回国,但她恢复了健康,也未感染任何人。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