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肥胖症
肥胖症是指体内脂肪积聚过多,体重超过按身长计算的平均标准体重20%者。是常见的营养性疾病之一,其发病率由于诊断标准不一而变异较大,国内报告为2.4%~3.92%,而西安对青少年的调查则高达8.39%。
肥胖症分两大类,无明显病因者称单纯性肥胖症,儿童大多数属此类;有明显病因者称继发性肥胖症,常由内分泌代谢紊乱、脑部疾病等引起。研究表明,小儿肥胖症与冠心病 、 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有密切关系。因此,有必要对小儿单纯生肥胖症早期进行干预。本节主要叙述单纯性肥胖症( Simple obesity )。[1]
肥胖症可见于任何年龄小儿,以l岁以内,5~6岁或青少年为发病高峰,患儿食欲极好,喜食油腻、甜食,懒于活动,体态肥胖,皮下脂肪丰厚、分布均匀是与病理性肥胖的不同点,面颊、肩部、 乳房 、腹壁脂肪积聚明显。腹部偶可见白色或紫色纹。男孩因会阴部脂肪堆积, 阴茎 被掩盖,而被误为外生殖器发育不良。
体重超过同龄小儿,且身高及骨龄皆在同龄小儿的高限,少数可超过,智力正常,性发育正常或提前。
肥胖症小儿常有心理障碍如孤僻、自卑感等,可作为肥胖的起因或维持肥胖的因素之一。
单纯性肥胖者血中胰岛素水平升高,糖耐量试验和空腹血糖无明显异常。血总脂、胆固醇、甘油三酯及游离脂肪酸均增高。超声检查可见不同程度的 脂肪肝 。
严重肥胖者可因胸壁肥厚、横膈抬高、换气困难,造成CO2潴留、缺氧,以致气促、紫绀、继发性红细胞增多、心脏扩大及充血性心力 衰竭 ,称为肥胖性肺心综合征( Pickwickian syndrome )。
肥胖小儿体重达到超过按身长计算的平均标准体重20%,有营养过度、少动史或肥胖家族史,呈均匀肥胖而无其他异常临床表现者,可诊断为单纯性肥胖症。体重超过20%~30%为轻度、30%~50%为中度、 50%为重度肥胖症。
本病需与继发性肥胖症鉴别,如垂体及下丘脑病变引起的肥胖性生殖无能综合征,又称脑性肥胖症,表现为身材矮小,脂肪主要积聚腰部及下腹部,性发育迟缓,可伴眼底异常和 尿崩症 ;肾上腺皮质增生或肿瘤引起的柯兴综合征呈现身材矮、皮脂积聚呈向心性、满月脸、水牛背、四肢细,可伴 性早熟 、多毛、 痤疮 、高血压、低血钾等;以及其他继发性肥胖症各具有原发病的临床特点,可资鉴别。
小儿肥胖症
1.行为分析:通过与肥胖者访谈,与家长,教师座谈和观察分析基线行为。找出主要危险因素。
2.制定行为矫正方案:根据肥胖者行为模式中的主要危险因素确定行为矫正的靶行为,设立中介行为。制定行为矫正的速度,奖励/惩罚,正/负诱导等具体内容。
3.肥胖者记录行为日记:内容包括对刺激/刺激控制的第-反应,对行为矫正过程中的体验,困难,体会和经验。
4.座谈会:包括父母亲,(外)祖父母,教师等有关人员。以深入了解肥胖儿童的生活,学习环境,个人特点。同时,协助创造有助于肥胖儿童持续坚持体重控制训练的环境。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