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小儿多动症的诊治

发布日期:2014-10-11 11:50:54 浏览次数:1595

小儿多动症是是最常见的儿童行为问题,主要表现为与年龄不相称的注意力易分散,不分场合的过度活动和情绪冲动〔1〕。南京市中医院儿科司振阳

1 求病理,溶五脏藏神和脏腑辨证于一炉

《素问·六节藏象论》:“神脏五”。《素问·宣明五气篇》亦云:“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说明人体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是以五脏的精气为物质基础。张骠教授认为,若小儿五脏精气充盛、阴阳平衡协调则神智清明,情志平稳,行为正常,运动协调,此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之谓矣;反之则会神不守、魂不安、魄不定、意不周、志不坚而表现出种种神志方面的病态。而小儿形质柔弱,脏腑娇嫩,阴阳稚弱,机体发育未臻完善,神气未充,故其神显得幼稚,易于变动,易致偏颇,且有 “肝常有余”、“肾常虚”之脏腑生理特点,以上特点均迥异于成人,从而成为小儿易罹患多动症的内在原因和素质基础。倘复加以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调养失宜(如饮食失宜,情志不畅等),则更加容易促发本病。由上可知,小儿的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以及肾常虚、肝常有余的独特脏腑生理特点,复加以先后天诸多不良因素,以上诸因交织为患,最终导致肾阴不足、肝阳浮亢、心神不宁,从而呈现出一派阴失内守、阳躁于外之象。

2 概证候,巧纳为“神、志、情、性”四端

小儿多动症的临床症状复杂多样,杂乱无章。小儿多动症的症状看似多而杂,但皆不越神、志、情、性四端。(1)神:神宜安守,不宜涣散。本病患儿表现为其神飞扬不定,精神不专,注意力涣散,多动不安。(2)志:志宜恒坚,不宜多变。患儿表现为其志存变无恒,心猿意马,处物虑事无目的性和无持久性,常常朝三暮四,兴趣多变。(3)情:情宜稳静,不宜冲动。患儿表现为情绪反复无常,行为冲动,言行常随心所欲,不避亲疏、不顾场合。(4)性:性宜平和,不宜急暴。患儿表现为急躁不耐或暴戾不驯,幼稚任性或性格乖僻,难与同龄儿童和睦相处。

3 疏方药,重在滋肾平肝和阴阳

理明法定,以法统方。基于对小儿多动症病因病机及中医证候特点规律的认识,小儿多动症的基本病理机制是肾阴亏虚,肝阳浮亢,阴阳失调;其临床基本证型为肾虚肝亢;滋肾平肝,调和阴阳为本病的基本治法。根据基本治法,我院治疗小儿多动症的专方,并取名为:多动安口服液〔2〕。该合剂的基本组成为: 熟地黄、珍珠母、白芍、当归、白蒺藜、炙远志、知母、五味子、制何首乌、柏子仁等组成l,灌装于10ml安瓿中(每毫升含药量相当于原生药0.256g)。用法: 10ml/次, 2-3次/日(6岁以下2次/日,6岁以上3次/日)。方中熟地黄滋肾育阴,白芍养阴柔肝为君,白蒺藜、珍珠母、钩藤平肝潜阳,知母、黄柏清热泻火为臣,当归、首乌养血益智,柏子仁、五味子宁神定志为佐,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诸药合用,共奏滋肾平肝、养心益智、调和阴阳之效。

4 施病家,屡收桴鼓之效

王某,男,8岁,2008年07月12日初诊。患儿从2年前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做作业不能静坐,边写边玩,且马虎大意、丢三落四,需要家长反复监督才能坚持完成,上课时间不能爱心听讲,常发呆走神,且易打扰周围同学,现已被安排到第一排正对老师的座位处,效不佳,学习成绩很差,且平素任性,脾气暴躁,和小朋友冲突多,玩不长久,近2周来诸症加重,故就诊于我院门诊,症见:多动不宁,左顾右盼,坐在凳子上屁股扭来扭去,话多,抢话、插话,有时则心不在焉、似听非听,且不服从家长管理,冲动任性,嗜食肉食,大便偏干,甚或状如羊屎,盗汗明显,小便短黄,舌红而干,脉细而数。指鼻试验、翻手试验均为阳性。药用:多动安口服液 10ml 3次/日。07月26日二诊:诸症大减,唯性急难缓。效不易弦,击鼓再进,并指导家长改善教育方法及适当降低患儿学习成绩目标。08月26日三诊:诸症平稳。有效之方当然难以割爱,得寸之下,再求其尺进,追服3月。忽一日,家长满面春风来告:患儿诸症若失,状如常人!

特殊说明:1 典型病例只是其中症状明显 疗效较为理想的一部分病人;仍有相当比例患儿尤其是症状病情较重的,治疗疗程会较长,一般总的疗程要1到数年不等2本人暂无专家门诊,建议至我院儿科专家门诊找我的老师,张骠院长(门诊时间:周一 周五下午;周三 周六上午)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