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红斑的病理临床表现及诊断
硬红斑又称硬结性红斑,是血管性皮肤结核中较常见的一种,多发于青年女性。病人常伴有周围循环不良,如肢端发绀等。特点是结节性损害位于小腿屈侧,可以溃破而萎缩结疤,兼有肺结核或其他结核病灶。属祖国医学腓发、驴眼疮等范畴。
(一)病因与病理
本病常发生在冬、春季节,以女性多见,并伴有手足发绀,因此推测可能与性别、年龄、寒冷及血液循环状态有关。由于病人常伴有肺结核、淋巴结核或其他结核病,但又找不到结核杆菌,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故认为是一种结核疹。病变主要累及小动脉和小静脉,表现为血管内膜肿胀、管壁肥厚、管腔阻塞、纤维蛋白样坏死或肉芽肿型的血管炎。脂肪细胞有各种程度的坏死,细胞之间有肉芽肿或慢性炎症浸润,晚期为纤维变性。
(二)临床表现
病变初起为樱桃大或更大的皮下结节,质硬。此时皮肤无颜色改变,以后逐渐扩大,直径可达2~3cm,与皮肤粘连,呈暗红色或青紫色。结节位置较深,不高出皮面,不甚规则。数目一般2~3个至10余个不等,对称分布于小腿,以屈侧的中、下部为甚。局部酸痛、烧灼感,并可有轻度压痛。无全身症状。
结节偶可溃破,形成溃疡。溃疡呈圆形或椭圆形,一般不深,基底有黄绿色分泌物。病程缓慢,愈后留有凹陷性瘢痕,周围有色素沉着。无溃疡者一般数周或数月后消退,皮肤略有萎缩,易复发。
(三)检查与诊断
本病依据皮损形态及分布特点即可确诊,一般无需特殊实验室或其他检查。某些不典型皮损,用肉眼难于鉴别时,可借助组织病理学及化验检查,但只起到辅助诊断作用。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