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艾滋病专门袭击亚洲人 原因尚不清楚
这位生活在美国田纳西州的女人,喜欢穿一件浅黄色衬衫,并搭配暗紫色半框眼镜和亮闪闪的耳钉。只不过,这位越南裔裁缝极为瘦弱,一枚金戒指戴在她那像枯树枝一样的左手无名指上,晃得几乎能发出声音来。
但最近,一篇刊登在国际医学权威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文章,让这个普通的中年妇女为世人所知。
从2009年开始,阮金持续发烧,全身骨骼感染,并伴有其他奇怪的病症。当她向美国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科学家莎拉·布朗(Sarah K. Browne)求助时,已经是重病缠身。布朗博士发现,这位病人的免疫系统已经无法正常运转,难以像健康人那样抵御病菌的侵害,“好像得了艾滋病,但是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呈阴性”。
在这篇发表于2012年8月23日的论文中,布朗及其团队将阮金所患的怪病命名为“成人始发的免疫缺陷症”。这位女科学家解释说,这是另外一种获得性免疫缺陷症,多发于50岁左右的成年人。
由于搜集的病例均为亚洲人,参与研究的中国台湾学者又将其称为“亚洲新型免疫缺陷症”。这种疾病与艾滋病晚期的临床症状极为相似,率先进行报道的美联社,给它取了一个醒目的名字——“类艾滋病”。国内很多媒体在转载时,又将这种疾病“专门针对黄种人”拎出来作为标题,引起了不小的恐慌。
为此,布朗对中国青年报记者特意作出澄清:“它与艾滋病有着显著的区别,既非由病毒引起,也不会传染。”
早在向布朗求助之前,阮金就饱受类艾滋病的折磨。“我感到头晕和头痛,快要垮掉了。”阮金对美联社记者说,“我几乎吃不下任何东西。”
几年下来,她的体重从41公斤降到了31公斤。来自田纳西州杰克逊诊所的小卡尔顿·海斯第一次为她诊疗时,被眼前这位瘦骨嶙峋的女人吓坏了。海斯说:“她因为全身性的感染而变得羸弱不堪,乍看上去就像得了肺结核。”
布朗发现,这个62岁的女人体内产生了一种名叫“具中和力的抗γ干扰素自体抗体”的物质。这种物质能够阻断伽马干扰素在免疫系统中发出清除感染的讯息。一旦阻断了这一讯号,患有获得性免疫缺陷症的病人,就很容易受到病毒、真菌和寄生虫,尤其是分枝杆菌的侵害。
参与研究的台湾成功大学临床医学研究所所长谢奇璋教授解释说,这会导致“免疫力暴冲”现象的发生,即免疫控制失效而产生的自体免疫反应。患者会产生特别的抗体攻击免疫系统,导致免疫力下降,从而难以抵挡分枝杆菌、沙门氏菌以及一些霉菌的感染。
“特别是分枝杆菌,在这种免疫缺损症的病人身上,会造成严重的散布性感染,有时候甚至会危及生命。”谢奇璋强调道。
这也是人们将阮金所患的疑难杂症与艾滋病联系起来的原因。“它之所以被称为‘类艾滋’,是因为它也是一种免疫缺陷综合征,易造成患者的某些感染,并且其中一些感染与艾滋病患者如出一辙。”布朗表示。
不过,这种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的疾病,在北京协和医院艾滋病诊疗中心主任李太生看来,“并不是一种新的疾病,至少在临床上不是,此前在我们医院也发现过这种病例,但是很少,并且都已治愈”。
谢奇璋也记得,30多年前,当他还在台湾大学医学系读书时,就有教授称看到过这样的病人,还纳闷说:“奇怪了,这是怎么回事?”
这位免疫学博士已经记不清楚,究竟是在大学几年级听哪个老师提到此病。但他表示,当时的患者也具备成人始发的免疫缺陷症的临床表现:一是反复性的感染分枝杆菌或者是沙门氏菌;二是只在成年人身上才发生。
“我认为一定是一样的病人,这个疾病是一直在的,只是知识还没有进步,当时还没有办法了解。”他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
不过,来自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医师徐小元教授指出,所谓的类艾滋病在临床鉴别诊断中,更像是特发性CD4+T淋巴细胞减少症,“类艾滋病”只是它的“小名”。
他解释说,这种十分罕见的综合征又被称为HIV阴性AIDS样综合征,早在1989年被德国的海纳·道斯教授等人首先报告,发表于国际医学权威期刊《柳叶刀》。这种疾病的临床表现类似艾滋病,同样也没有HIV感染证据。
但谢奇璋并不认同这一说法。他指出在所掌握的病例体内,CD4+T淋巴细胞数量与健康人相当,反倒是出现了具中和力的抗γ干扰素自体抗体。
大约在五六年前,他首次接触到这种病例。那位患者的淋巴结因发炎而变得肿大,经检查发现感染了非结核分枝杆菌。在经过一年的抗生素治疗后,这位感染者康复出院。
相比之下,阮金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布朗还记得自己第一次看到她的情景,这位皮肤暗黄的女人极为瘦弱,肌肉、骨骼以及皮肤上都有小规模的感染。
“总之,她浑身上下都很不舒服。”布朗说,“当时她的病情已进入晚期,进行抗生素治疗已经起不了什么作用了。”
她发现早在2004年,美国就已收到25例和阮金情况类似的病例报告。这些患者大多来自东亚地区。他们并没有感染HIV病毒,但有的感染了弥漫性非结核分枝杆菌,有的患了涉及具中和力的抗γ干扰素自体抗体的机会性感染。
5年后,她率领的团队获准就艾滋病病毒呈阴性的病人展开研究。研究刚刚开始的半年里,他们就搜集到100宗病例。这些病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感染,但是所感染的病菌,对正常的人体免疫系统来讲,都是可以抵御的。
布朗联合来自中国台湾、泰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对这一罕见的病症进行研究。在他们选取的203名受试者中,其中有97名出现类艾滋病症状的患者,他们平均年龄在50岁左右。这些患者均来自亚洲,其中80余名来自泰国,10余名来自中国台湾,还有少数来自菲律宾、越南等国。
之所以选取亚洲病例样本,布朗解释说:“我们知道的不少病例报告来自亚洲地区,这些病人患有严重的感染,并且这些感染都与已知的免疫缺陷有关。”而在亚洲之外,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所发现的12例病患,也全部是亚洲裔的黄种人。
“叫‘新型’还可以商量,但是叫‘亚洲’不行。”徐小元评价说,“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或者2000年的时候,世界卫生组织就出过‘特发性CD4+T淋巴细胞减少症’诊疗指南。之所以是世界卫生组织出这个指南,是因为该病在全球各地都有可能得,包括欧洲和非洲。”
李太生也觉得“亚洲人或黄种人易受该病毒攻击”的结论太武断:“因为并没有在亚洲之外的国家和地区做免疫学、流行病学的研究和调查。”
参与研究的谢奇璋承认,样本的选取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他表示,说这种病症专门袭击黄种人或亚洲人“大概也是对的”,“在美国占一半以上白种人中,几乎没有发现过这样的病例,在美国本土看到的也只是亚洲裔。”
布朗也指出,绝大多数的成人始发的免疫缺陷症患者,都是生活在别处的亚洲人、或在亚洲出生的人。她认为是亚洲的遗传和环境中的一些因素共同诱发了该病,但并不确定具体是什么原因。
·2014星姐选举:亚姐中国区冠军获最受媒体欢迎奖·湖南政协原副主席童名谦玩忽职守罪一审获刑五年 ·湖南国资改革方案呼之欲出 混改将成重头戏 ·黔张常铁路环评报告获国家环保部批复 10月动工·横跨35米!浏阳花炮点亮南京青奥会圣火·今起可购中秋假期火车票 高速小车不免费·湖南永州发生一起砍人事件 嫌犯持刀拒捕并跳楼 ·世界大学学术排名500强出炉 中南大学上榜·68岁好心菜农路遇病倒流浪汉 为其治病花尽积蓄·京港澳高速湖南境内发生装甲醇槽罐车泄露事故·气象台继续发暴雨蓝色预警 湖南等地有大暴雨·湖南去年医疗纠纷超4000起 沟通不畅是重要原因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