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市公安局看守所首个艾滋病监区
艾滋病,令人闻之色变唯恐避之不及;刑事犯罪在押人员,常常令人听之心生厌恶。如果把这两个词放到一起——艾滋病在押人员,那将是意味着什么?然而,在我市看守所有这样一些人,他们每天的工作都需要零距离接触艾滋病在押人员,监管他们的饮食起居、抗病治疗、心理调节。
年初,接到市人大代表提出的“关于重视解决刑事诉讼中特殊病患收押难问题的建议”议案后,市公安局党委高度重视,结合实际,在完成看守所单独关押建设的基础上,投资90多万将市看守所原五监区改建为“涉艾”特殊监区,并在市第三人民医院改造了2间特殊病房。9月,已正式投入使用。
“筹建遇到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选派民警、选派哪些民警到特殊监区工作。当时经过认真研究后决定,公开选拔民警,让民警自愿报名。”市看守所所长陶秀东说,尽管有些民警开始报了名,可最终由于各种原因放弃或被淘汰。
从筹建开始,市看守所一直就通过开展岗位技能培训、邀请市疾控中心专家开展讲座、组织管教民警到常州、上海等地艾滋病管理监区参观学习,让民警全面了解艾滋病相关知识,提高业务能力,消除恐艾心理。
“曾经我以为说话都会传染艾滋病,包括很多朋友、同事也都这么认为。”52岁的监管民警顾祖国觉得现在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工作起来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艰难。
市看守所有3间单独关押监室,同时,在南通第三人民医院改建了2间特殊病房,作为指定监视居住点,保证艾滋病在押人员发病期间治疗。
“他们都是艾滋病毒携带者,因为涉嫌入室盗窃、吸贩毒等违法犯罪被抓。”黄建平刻意小声说,目前,总共4名艾滋病犯人。除了必备的生活用品,房间内墙壁软包、床是铁架床,不易移动,柜子和床是一体的,棱角都用木头包起来,角都是圆的,汤匙、漱口杯都是软塑料制成,牙刷更是为特殊嫌疑人量身特制,长5公分左右,牙刷柄是套在手指上的。“这是因为艾滋病人最怕碰伤流血。”
然而,正是情绪的不稳定,这样零距离接触,使得特殊监区的民警们面临着可能随时被传染的风险。
“由于艾滋病犯人情绪不稳定,时常会有自残现象发生。当我们上前制止时,很有可能会遭到攻击。”顾祖国说,嫌犯李某就曾多次试图自伤自残。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