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感染者未成年人老年人增多
15岁的花季少女早尝“禁果”的同时也早早尝到了“恶果”,小小年纪就被确诊为HIV阳性;已寡居三十多年的68岁阿婆被确诊患有艾滋病,缘为性伴侣患病感染……明天是艾滋病日,记者日前在广州艾滋病患者收治“大本营”——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采访了卫生部艾滋病临床专家组专家、该院感染科主任蔡卫平,他告诉记者,广东新发病例排名在全国有所下降,但新增艾滋病例中流动人口比例上升值得警惕,老人、年轻人、男同性恋人群的艾滋病防治依然刻不容缓。
“今年年初,我们门诊接待了一例最低龄的艾滋病患者。这名15岁的少女来自阳江,个头挺高,看病时一直默不作声坐在一边,是姐姐和男友陪着一起来的,但男友没有进行HIV检查。她告诉我们,她本是初二年级学生,但已经没读书了,大约两年前开始有性接触。最终确诊她已患上艾滋病。遗憾的是,这名少女得知结果后就消失了,再也没出现过。”——市八医院副主任医师何浩岚
“老人因多个性伴侣导致感染发病的时有发现。正常而言,老年患者中‘阿公们’所占比例要远远高出‘阿婆’。但近期我们发现了一例比较特殊的个案,一个68岁的阿婆确诊感染了艾滋病,是在做其他手术的术前检查时发现的。她已经守寡三十多年了,但根据各项指标判断,她是近两三年才感染的,且排除其他途径后,判断其是通过性接触感染。”——市八医院感染科主任蔡卫平
“一对男同性爱侣,其中一位确诊为患艾滋病,发病后反应非常大,心理负担也很重,日子过得十分痛苦。男友细致入微照料,按时按量喂其吃药。其实男友在伴侣确诊后第一时间也做了HIV检查,结果也是阳性。但他不想爱人在病中担心或自责,坚持隐瞒病情拒绝服药,直到对方病情好转才开始治疗。同性恋患者中这样‘不离不弃’的例子不少。”——市八医院蔡卫平
蔡卫平说,今年该院门诊新接收的免费服抗病毒药物的病人就达到1600人,还不包括自费服药者,比去年的1100例增加500例,今年新增住院数则达到600人次。他介绍,全省去年新发病例两千多人,今年则已发现三千多例。
“患病人群中,30~50岁人群占了七八成;总体人群中,男性占七成左右。”专家观察指出,中壮年依然是主要患者群,但老人和年轻人患病人数增势都很明显。本地新增病例中,超过半数为流动人口。
蔡卫平说,从新发病人数看,广东在全国的排位目前有所下降,排在前几位的有云南、广西、河南、四川、新疆等。“广东近年最新流行特征是,性接触感染已超过吸毒感染。”
“医疗机构发现的艾滋病病例最多,达到了2/3,主要是做术前检查时意外发现的,其次才是疾控部门检测发现。”专家介绍,由于艾滋病发病症状多样,可能表现为肺部感染,也可能是血小板偏低,还有可能为皮肤溃烂,所以在医院的呼吸科、皮肤科、血液科、妇产科等科室,都较易发现艾滋病病例。
据介绍,目前已可在人体感染HIV病毒后两周就检测出抗体阳性,最长不超过3个月可测出。人体从感染HIV到机体产生抗体这一段时间检测不到HIV抗体,称为“窗口期”。如果病人在此“窗口期”献血存在一定的传染隐患,不过发生几率微乎其微。
调查发现,“男男”同性恋人群发病率明显增加,已经占据总体艾滋病人群5%、新发病病人的10%,但行为干预手段却不太奏效。
“首先,性取向很难扭转;其次,男同性恋者对伴侣认可度十分高,甚至超过异性恋者。他们非常信任对方,认为无防护的性行为很安全。但实际上,很大比例的男同性恋者拥有多个性伴侣。”蔡卫平说,从生理结构而言,“男男”性行为模式感染艾滋病的几率远超异性性行为,但市面上鲜有适合他们的安全套。
“很多男性甚至在确诊后如释重负:‘我终于得病了,不用再提心吊胆了。’这种心理很奇特,他们一方面在进行着高风险的行为,一方面又时刻担心,隔一段时间会做一次检查,看自己是否患病。”专家说。
蔡卫平表示,城市男同性恋人群总体素质不低,其中不少还是海归、企业高管。“所以宣传作用不大,该知道的危险他们早就知道了,但依然我行我素,行为很难改变。”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