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37010例 4237人得到免费治疗
至今年10月底,四川省累计检出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37010例
艾滋病在四川的五大特点
●感染率呈上升趋势、以青壮年为主●涉及多民族多职业、传播途径以注射吸毒为主●性传播上升明显、疫情范围广泛●地区差异大、感染范围及人群不断扩大●正在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
本报讯12月1日是第23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的主题是“遏制艾滋,履行承诺”。11月30日记者从省卫生厅获悉,截至今年10月底,我省累计检出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37010例。据了解,目前我省艾滋病的流行呈现五大特点,即感染率呈上升趋势、以青壮年为主;涉及多民族多职业、传播途径以注射吸毒为主;性传播上升明显、疫情范围广泛;地区差异大、感染范围及人群不断扩大;正在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
为有效遏制艾滋病的蔓延,省政府成立了包括艾滋病在内的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委员会,建立了部门联系会议制度、重点地区考核机制、部门与地区联动机制。加大财政投入,并积极争取国际合作项目,目前用于艾滋病防治的经费达2.7亿元。建立健全了省、市、县、乡四级检测实验室网络,开展了哨点监测、重点人群筛查和专题流行病学调查。加大了感染者的发现和管理力度,今年内已检测226.92万人,对新报告感染者的流行病学调查比例达到91.24%,病人随访比例达到75.47%。加大宣传教育的广度和深度,高危行为人群干预覆盖面不断扩大。
“四免一关怀”政策在我省得到进一步落实,更多的感染者和病人得到治疗和救助,全省累计4237名病人接受免费抗病毒治疗,477名因艾滋病致孤儿童免费上学,2023名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得到救助,446名感染者和病人开展了生产自救。针对疫情严重地区人力不足、工作措施落实难的情况,探索总结了“社区综合防治模式”和“人盯人感染者管理模式”,针对感染者管理困难的情况,探索总结了“艾滋病病人检测、干预、治疗、关怀一条链服务模式”;针对高危行为人群流动大、干预覆盖率低的情况,探索总结了“毗邻地区联防联控模式”,为遏制艾滋病的蔓延筑起一道道“堤坝”。
这一天,20多人来主动自查
现场
11月30日早上8:30,成都市传染病医院的关怀中心已经排起了长队。关怀中心负责艾滋病的诊断及复查,排队的人中有些手拿票据、表情凝重,有些则熟络地聊天。从8:30到11:00,共有40多人前来问询和检测。
在长队中,记者看到一位背着双肩包、头戴灰白帽子的男子。他埋着头,压低帽檐,一直盯着手机看。当主治医师辜格嘉叫到“邓勇”时,他走进了诊断室,并关上门。
邓勇是一位艾滋病患者,也是个爱美的年轻人,皮疹过后脸上留下疤痕,皮肤也很干燥,辜格嘉建议他用橄榄油擦脸。邓勇拿着处方,笑嘻嘻地走了。
去年9月,邓勇在一次高危行为之后感到身体不适,疑似感染艾滋病。邓勇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来到关怀中心主动检查。当辜格嘉宣布邓勇被确诊为艾滋病患者时,邓勇的心情跌到谷底。“只要遵医嘱,症状能得到控制。”辜格嘉耐心劝说邓勇,让他鼓起生活的勇气。
23岁的邓勇在关怀中心感受到家的温暖,经过几个月的治疗,邓勇的症状得到有效缓解。“艾滋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尽早检查,错过治疗的关键时机。”如今,邓勇逐渐开朗起来,有空时,邓勇会到关怀中心找医生谈心。
辜医生说,现在人们越来越关注艾滋病,像邓勇一样自觉地到医院检查的人也越来越多。“增强自查意识是防治艾滋病的关键。”
在关怀中心的抽血室里,记者看到一位来自威远的检测者江建山。在一次高危行为后,江建山出现了长期低热、咳嗽、盗汗、体重下降等症状。了解艾滋病可能伴有的症状后,江建山从威远来到成都,打算做一次全面检查。
经过一系列的检测之后,关怀中心护士长陈敏告诉江建山回家耐心等待检测结果。“及时来做检测,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负责。”检测完后,江建山舒了口气。
“今天关怀中心接待了20多个主动自查的人,这是好现象。”陈敏告诉记者,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正确认识艾滋病,在高危行为后主动前来进行检测。
(文中患者均系化名)
治疗艾滋病尤需治心病
——走近成都首批艾滋病专科医生
面孔
11月30日上午8点,与平常一样,周锐锋准时来到成都市传染病医院艾滋病病区,与夜班医生交流患者情况,然后到病房查房、开药,与患者家属沟通,记录当天病人病情……明天就是第23个世界艾滋病日,这也是她从事艾滋病治疗工作以来第十个艾滋病日。
直面风险,10年无人离职
周锐锋还记得,自己真正与艾滋病患者打交道还是在2000年,成都市传染病医院接收了第一位住院治疗的艾滋病患者。从那时起,周锐锋和几个同事就成了成都首批艾滋病专科医生。她还清晰地记得,当时心里十分担心,还是同样学传染病学的老公给了她鼓励,让她放下心来,并最终爱上了这份工作。
在成都市传染病医院艾滋病病区里,与周锐锋一样的医护人员还有21位。“与别的医生不同,除了治病外,我们承担着更多的风险。”周锐锋对记者讲,有一次,一位姓蒋的外科医生为患者做骨科手术,术后这名医生才发现,自己的手上有一个小伤口,由于患者是一名艾滋病人,被感染的可能性很大,这名医生立即吃了抗病毒药物,直到半年后再次做了HIV检测后,他才放下心来。
周锐锋告诉记者,这里每位医护人员的每次治疗过程,都有职业暴露的危险,而每次暴露都可能完成从医生到患者的转换,但面对那么多需要治疗的患者,十年来没有一位医护人员离职,相反,越来越多的医护人员加入其中。
心系患者,24小时手机长开
作为一名治疗艾滋病的医生,与其他科室的医生比,多一份风险更多一份责任。到成都市传染病医院艾滋病专科住院的患者,情绪波动要比其他病人更大,除了给他们治病外,还需要给他们更多安慰和鼓励。
今年11月10日,一位五十多岁的妇女被查出是艾滋病,到医院住院治疗,就在医护人员查房时,她突然喊着“不想活了”,冲向病房窗口,当时在场的4名医护人员见状,不顾一切冲了上去,把她围拉住,将她劝回到病床上。护士长张春兰苦口婆心地对她做心理干预,让她心情恢复平静,开始接受治疗。直到现在,她还十分感谢医护人员,“要不是他们,早就没有我了。”
就在记者采访周锐锋时,她身上的手机响了,看到来电号码,她二话不说就接了电话,并在电话里一再告知对方要吃什么药、每天吃多少等等。话毕她告诉记者,这是一部特殊的电话机,来电的都是曾在这里接受过住院治疗的患者,科室有一个规定,这部电话必须24小时开机,平常在科主任手里,“人走机不走”,科主任离开成都则交他人管着。家里的电话可以不接,但这部电话必须接。周锐锋解释,由于在这里接受治疗的患者具有特殊性,出院后还可能发病,为了让患者能及时得到最好的治疗方案,这部手机就成为患者们与科室之间的“生命通道”。
“要是有一天,人们对待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像对待普通疾病患者一样就好了。”当记者问及周锐锋在艾滋病日来临之际有什么感受时,她这样说,假如没有了歧视,预防艾滋病会更有成效。
志愿者
现身说法他不当老板当义工
“一定要坚持吃药,不能间断,还要定期做检查,不然你的免疫力会越来越差。”11月30日下午3点半,成都同乐健康咨询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余飞(化名)在电话里告诫停药的艾滋病感染者。
2005年,自己开着公司的余飞在艾滋病检测中发现呈阳性,那一刻,他感觉世界末日来临。不久后,在成都同乐健康咨询服务中心的帮助下,他的情绪恢复了平静。
“成为艾滋病感染者的事实,改变了我的生活,也改变了我的观念。”余飞告诉记者,从那以后,他觉得该用自己的经历,劝导别人远离不洁行为,远离艾滋病。2007年,余飞关闭公司,从公司老总变为咨询服务中心7名员工中的一个。
成立于2002年的成都同乐健康咨询服务中心,是一家民间预防艾滋病的公益组织。余飞谈起自己的工作时,言语中不乏自豪。现在余飞每天都要接到十多个电话,他会将自己的经验和学到的艾滋病相关知识告诉对方。到今年10月,他们中心已实现干预17000多人次。
中心实行首询责任制,任何一位咨询者只要打进了电话,接到此电话的工作人员就要一直负责到底,如何进行安全行为、有什么症状、一旦检测出如何治疗……8年来,中心共服务了500多名患者。
到同乐中心工作已3个年头了,余飞有一种说不出的满足感,“很多患者都把我们当做家人。在这份工作中,我获得了新生,也得到了快乐。”
动态
绵阳关“艾”草根组织获支持
11月30日,记者从绵阳市全市艾滋病防治工作协调会上获悉,今年绵阳市共有6个草根组织获得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经费支持。近年来,绵阳城区、江油市、游仙区、北川县等先后成立了绵阳子云小组、绵阳同缘艾滋病关怀小组等8个草根组织。这些草根组织积极参与当地艾滋病防治,取得了明显成效,其经验在国内多个地区被推广。
资阳教染艾人员学技能
资阳大雁劳教所是我省唯一担负劳教场所男性HIV感染者管理与治疗的看守所,劳教所积极为染艾人员开展各种免费就业培训,至今相继举办培训班9期,开办创业培训班3期。该所目前共集中管理治疗HIV感染者878人,已有348人回归社会,就业率为85.3%。
纪录片《在一起》免费公映
顾长卫执导的防艾纪录片《在一起》,12月1日将在包括成都在内的国内17个城市放映,观众可免费观看。在纪录片中,观众可以看到郭富城与小演员一起吃饭并给他擦泪,章子怡和艾滋病感染者一起玩耍的感人片段。本版撰文:本报记者石小宏刘兰蒋君芳刘宏顺孙琪等
来源:四川日报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