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携手对抗世纪瘟疫
卫生部艾滋病预防处处长孙新华说,艾滋病传入中国20多年了,时间不算短,但人们对艾滋病依然不甚了解,认识上存在误区。只有让更多的人了解艾滋病,参与到预防艾滋病的社会行动计划中来,才能减少乃至消除它的危害。
前几天,有关方面组织了一次防治艾滋病的培训活动,参加者包括媒体记者和一些省市区宣传干部及公安部治安局人员。培训班考察了香港动员社会力量防治艾滋病的做法。香港的经验受到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的称赞、推荐。
艾滋病患者知多少
我国累计报告病例26万
据孙新华介绍:我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例26万多例,估计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总数约70万人(相当一部分感染者未作过病毒抗体测试,自己不知情)。这个数字看起来并不显眼,比起几千万人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癌症的数字似乎算不得什么。然而从全球范围看,人类应对艾滋病挑战形势十分严峻。
艾滋病(AIDS)的学名为获得性免疫缺损综合征,致病罪魁祸首是艾滋病病毒(HIV)。它一旦侵入人体,破坏了免疫系统,就将危及生命。这种病于上世纪80年代初被发现,到2007年底,全球累计有2500万人死于艾滋病。
艾滋病的特殊性还在于,它的传染途径主要有三种: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由于染病过程常常同色情、吸毒、卖血等活动有关,中国民间不少人把这种病视为脏病。患者说不出口,见不得人,受到歧视。其实,与艾滋病人同处一室,握手、拥抱、一起就餐甚至接吻,都不会被传染。
传播呈现新态势
性传播感染者上升到首位
封闭的社会,传统保守的性观念固然可以起到阻止艾滋病蔓延的一些作用。但是今日开放的中国社会不可能完全包裹自己,阻断与世界的交流。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的石凯介绍说,前些年我国艾滋病感染者中血液传播(卖血、输血)比例较高,从去年起发生了新的变化,性传播感染者上升到第一位,主要是异性间传播,占40.4%,同性性传播占5.1%。另外,因吸毒(共用针管注射)而感染的患者数字上升也很快。艾滋病的这种发展趋势在香港地区出现更早一些。
香港居民是如何行动起来防艾的呢?内地培训班印象最深刻的一点是,香港的艾滋病防控工作采取政府主导、给予资金支持,同时大力发挥非政府组织、社会志愿者等的作用和积极性,以社区为活动基地,扎实稳步推进。比如,一群年轻人成立了名为关怀艾滋的民间组织,成员有医务工作者、媒体记者等,主要是志愿者。他们有针对性地在学校开展青少年预防计划;到社区派发安全套;推动反对歧视艾滋病人条例的立法;帮助高危人群免费进行HIV病毒抗体测试;打入性服务工作者及男同性恋人群活动场所开展工作,提醒相关人员采用安全的性行为。类似的防艾民间组织,香港还有很多。
再如,香港卫生署和红丝带中心等组织推行的美沙酮计划,已有1万多人参加。美沙酮作为一种海洛因毒品替代物,毒性低,价格低廉。记者深入遍及香港各个社区的美沙酮诊所看到,许多患者每天到诊所交1港元,喝上小半杯绿色的美沙酮药液,再饮一些水,便从容离开,无人监视他们,也无人过问他们的隐私。这样他们戒了毒瘾,也就不会再到处找海洛因、共用针管注射毒品。香港吸毒人员的艾滋病感染率现已降到不足1%,远远低于东南亚地区平均水平。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