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云南德宏自治州的艾滋病致孤儿童组图
这是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景罕镇广宋村的艾滋病致孤儿童小孟(化名,右,后为他的外公)在吃爱心互助小组成员给他的糖。几年前他的母亲因吸毒感染艾滋病后死亡,父亲离家出走不再回来。目前小孟和外公外婆一起生活,家庭比较贫困(11月17日摄)。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与“金三角”毗邻,长期受到毒品与艾滋病的双重危害。艾滋病的蔓延,造成当地一部分儿童的父母双亡或一方死亡、另一方离家出走,这些孩子被称为艾滋孤儿,包括已经感染和没有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儿童。我国目前有三种方式来安置艾滋病致孤儿童:一种是由政府出面成立阳光家园,集中收养;一种是招聘爱心妈妈,收养几名艾滋病致孤儿童,组成一个形式上的家庭;一种是寄养到亲戚家或是由爱心人士领养。现在,绝大多数艾滋病致孤儿童还是通过寄养的方式获得救助。近日,记者来到位于中缅边境的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景罕镇广宋村,探访当地的艾滋病致孤儿童。村里共有37名艾滋孤儿,在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帮助下,他们的生活、学习、医疗有了基本保障,学龄儿童基本都在上学。但是一些艾滋孤儿的家庭还是比较贫困,部分孩子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阴影。村里还有一个儿童活动中心,爱心互助小组的成员不定期地在此为艾滋病致孤儿童开展一些活动,培养孤儿的自理能力,消除社会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歧视、恐惧心理。据了解,目前云南省艾滋孤儿救助安置指导中心和一些县级儿童福利指导中心及乡镇艾滋孤儿安置中心均已建成投入使用。云南省对城镇中的艾滋孤儿及孤老,符合“低保”条件的按规定程序纳入“低保”,并按适当高于当地标准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对农村的艾滋孤儿及孤老,已开展农村“低保”的纳入农村“低保”,未开展农村“低保”的纳入当地“五保”供养。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