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艾滋病母婴阻断引入鸡尾酒疗法 健康新闻 南方网

发布日期:2014-11-29 01:18:43 浏览次数:1602

世界卫生组织今年11月30日发布了艾滋病治疗的最新指导意见,首次提出对感染艾滋病毒的母亲或其婴儿在哺乳期间进行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也就是“鸡尾酒疗法”,并将用药时间跨度从怀孕28周至临产期间,提前至怀孕14周至哺乳期结束。

实际上,这一改良版的母婴阻断技术早已在云南试行。记者近日从云南省艾滋病关爱中心获悉,和国内普遍采用的母婴阻断方法相比,新技术不仅让孩子感染率降低至0.9%,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也有效延缓了母亲病情的进展。据悉,云南试点的研究成果即将在美国《J-AIDS》上发表。

目前,艾滋病母婴阻断是不提倡进行母乳喂养的,因为艾滋病毒很可能会在母乳喂养过程中由母亲传播给婴儿。但是,非母乳喂养又增加了婴儿营养不良和感染许多其他传染病的风险。

“衡量母婴阻断是否成功的主要指标是宝宝出生18个月后有没有感染。实际上很多宝宝18个月后的确没有感染HIV,但营养不良,骨瘦如柴,他们在三岁之前的死亡率其实比较高。”云南省艾滋病关爱中心周曾全说,孩子喝母亲乳汁难以避免感染机会,但不喝母乳却营养不良。要不要母乳喂养?这确实是个两难的命题。

周曾全说,为提高宝宝的生存率,国外现在开始试验“经治疗后的母乳喂养”,即母亲分娩后继续服药,同时采用母乳喂养宝宝,以提高宝宝的存活率。“只要妈妈继续服药,就可以母乳喂养。国外已经有3000例成功的例子。”

目前,他所在的项目组正在探索试行“经治疗后的母乳喂养”项目的可能,最快明年有望启动。“艾滋妈妈在哺乳期服用的药品由国家免费提供,一个月成本几百元,与人工喂养条件下牛奶的成本差不多。”他认为,最终的目的是让孕妇生下一个能够健康成长的孩子。

不过,“经治疗后的母乳喂养”也面临着巨大的争议。中国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吴尊友就对此持反对意见。“就算前期干预成功,但孩子通过母乳喂养又会被感染,等于前功尽弃。”他认为,真正由于人工哺乳导致营养不良的孩子在我国并不多,关键是要选择质量好的奶粉。

云南从1999年起就开展艾滋病母婴阻断工作。母婴阻断项目组负责人、云南省艾滋病关爱中心周曾全主任医师介绍,当时的方法比较简单,就是现在国内多数地方普遍采用的方法——让感染艾滋病毒的孕妇在分娩前服用一种叫“奈韦拉平”的药物。

2005年起,云南艾滋病关爱中心与发明“鸡尾酒疗法”的何大一教授合作,在妊娠期间对母亲或婴儿使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也就是三种药进行治疗:AZT、3TC、NVP。孕妇从妊娠28周开始连续吃药直到分娩。而根据世卫组织的最新指导,鸡尾酒疗法应从妊娠14周开始。

“这种方法有不少缺点。” 母婴阻断项目组负责人、云南省艾滋病关爱中心周曾全主任医师说,首先是阻断效果并非最佳。如果不阻断的话,孩子感染率是30%,但我国部分地区服药后仍有13%到14%的感染率。

第二,这种方法只关注了孩子,却忽略了孕妇的健康。周曾全说,国外的研究以及他们的实践都证实,40%的孕妇已进入发病期,采用旧方法,则妊娠期无法兼顾治疗。“如果孩子活了下来,但是妈妈死了,或者得了严重的疾病,产生了‘艾滋孤儿’,那么母婴阻断的意义也打了折扣。”

第三,可能会产生耐药性。传统母婴阻断的方法是母亲怀孕28周时开始吃药,分娩时再服“奈韦拉平”。这种方法虽然比单用一种药效果好得多,但对妈妈的治疗也没有任何作用,同时还很容易产生耐药。周曾全说,国外研究证明40%的妇女出现了耐药,这很可能导致她们失去治疗的机会。

“新的母婴阻断技术兼顾了孩子和妈妈。”周曾全说,它克服了旧方法的三大缺点:妈妈得到了治疗,避免了耐药,阻断率也是比较高的。同时,用这种方法只要治疗满1个月就不需要剖宫产,可以让孕妇减少手术创伤

项目组采用新技术,在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县为321名孕妇进行母婴阻断。其中,264人顺利分娩,生下269名成活新生儿。经过持续治疗,医生对其中232名出生满18个月的宝宝进行检测,仅有两个孩子感染,感染率是0.9%,证明阻断有效。

此外,这种方法还可以尽早检测孩子是否感染艾滋病毒。周曾全说,旧方法要等到孩子满18个月才能检测,但现在这种新方法两个月就可以查病毒的DNA。

“早期诊断对孩子的健康非常有利。如果孩子被感染艾滋,他1岁以内就必须得到治疗。”他说,如果孩子18个月内不知道是否感染艾滋,有些预防接种就不能做。

①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益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联系电话:020-87373397

②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南方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南方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02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