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拒绝艾滋病 请对毒品说不

发布日期:2014-10-25 13:34:02 浏览次数:1600

前不久发布的《2012中国禁毒报告》的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新发现吸毒人员23.5万名。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的数字显示,我国青少年吸毒的比例在吸毒人口中占80%左右。

为帮助这个特殊群体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抵制毒品和艾滋病的侵害,6月21日下午,本报与新建县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工作办公室联合主办的携手红丝带艾防宣传活动,走进江西省未成年犯管教所。从艾滋病的根源,到新型毒品的危害,从戒毒者的现身说法,到同伴教育的全面互动44名学员接受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同伴教育,拒绝禁品、远离艾滋已深深地印刻学员们的心中。

未管所服刑人员接受问卷调查(图/江伟光)

防艾行动胜于语言

艾滋病是由于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简称HIV)后引起的一种传染病。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会在体内不断复制,逐渐破坏人体免疫功能,使人体抵御疾病的能力降低,易发生多种感染和肿瘤,最终导致死亡。虽然性接触已逐渐成为艾滋病传播的主要方式,但是毒品的危害正在愈演愈烈,其与艾滋病之间的关系也更为复杂。艾滋病正由吸毒、卖淫、嫖娼等高危行为的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因此,了解艾滋病,理性地认识艾滋病,是预防艾滋病的关键。

在活动现场,南昌市疾病控制预防中心艾滋病性病防治科的专家路亮组织学员进行了行动胜于语言、单指托举等游戏,通过游戏,告诉学员要在自己的生活中以身做责,将艾防知识宣传与自己的实践行为相结合,用行动来传递给大家正确的艾防信息。

据了解,同伴教育是先对有影响力的个体进行有目的的培训,通过他们与自己年龄相仿,知识背景和兴趣爱好相近的人分享信息、观念或者行为技能,以实现某种教育目标。这种教育方式广泛应用于禁毒防艾等社会领域。活动中充分体现尊重、平等,形式活泼和参与性强,重在交流,通过彼此讨论后得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者改变态度。同伴教育的气氛很轻松,现场的学员从一个受教育者转变为了同伴教育者,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学员将会把自己学习到的知识和态度,与更多的同伴们进行交流。

我也是一名同伴教育员,在这样一个特别的群体,开展同伴教育,有着特殊的意义,既丰富了学员的艾防知识,又强化了学员的禁毒意识。江西省未成年犯管教所教育处处长向伟东告诉记者。

好奇心是吸毒主因

根据国家禁毒委发布的《2011年中国禁毒报告》中的数据,截至2010年底,全国共发现登记吸毒人员154.5万名。前不久发布的《2012中国禁毒报告》的数据则显示,2011年我国新发现吸毒人员23.5万名。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的数字显示,我国青少年吸毒的比例在吸毒人口中占80%左右。

据了解,如今吸食合成毒品人员低龄化趋势显现,35岁以下青少年更易沾染合成毒品,增幅较快。新型毒品在精神方面的依赖较传统毒品更强,甚至可能一次成瘾。因此,虽然吸食者在吸食之后还可以正常工作、学习,但隔段时间必然心瘾发作,继而吸食成瘾。

众所周知,青少年处于人生中生理和心理发生巨大变化的重要时期,他们乐于接受各种想法、观念并付诸行动,容易受到毒品和艾滋病的侵害。多数吸毒人员尝试毒品,或开始吸毒,都是在青少年时期。

特别是合成毒品,吸食方式对青少年具有极大的诱惑,有的青少年从影视作品中看到吸毒者很酷的形象,或是认识吸毒的朋友,在目睹对方吸毒的情景,看到吸毒者吞云吐雾,一副另类的模样,感觉好奇,禁不住想试试吸毒是什么感觉。一旦尝试,就可能终生受到毒品控制,甚至付出生命代价。

合成毒品的危害

合成毒品,也称新型毒品。是相对鸦片、海洛因等传统毒品而言,主要指人工化学合成的致幻剂、兴奋剂类毒品。它的外观极具迷惑性,如摇头丸、麻古等,制毒者改善毒品颜色、口感,可以直接口服。再如冰毒,外观如同冰糖,吸食时用特制工具,过程被人称为溜冰。针对如今已泛滥成灾的新型毒品,南昌市青云谱区美沙酮门诊部主任聂昆为学员介绍了新型毒品的种类和危害。

吸食新型毒品的人,多数不知道他们吸食的是毒品,有的人即使知道是毒品,也认为不会上瘾,殊不知,吸食新型毒品的危害比海洛因更大。一些人认为麻古成瘾性小,想吸的时候就吸,不想吸的时候自己也可以控制。其实,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据悉,麻古是当今新型毒品中毒性最大的一种,经常吸食者一旦停用马上会出现腰酸背痛、浑身无力的现象,它伤及的不仅是大脑神经器官,甚至就连骨头也逃不过它的侵蚀。

麻古之所以能迅速蔓延,主要是它吸食方便,一般来说,K粉、摇头丸等新型毒品都是在人多的迪厅等场所才会吸食,而麻古不限场地,不限人数,一个空瓶、几支吸管,什么时候都可以吸。

据专家介绍新型毒品服食之后,可以保持较长时间的兴奋,使精神有极大的愉悦感,并造成感觉与意识的分离。服用这些毒品会对人脑的中枢神经细胞形成强烈的损害,可以产生幻觉妄想,导致暴力犯罪、抑郁等精神病发作。

美沙酮药物治疗是防控措施之一

艾滋病病毒在吸毒者中传播十分迅速,是因为静脉吸毒者常会相互共用没有经过消毒的注射器注射毒品,使带病毒的血液通过注射器从一个人进入另外一个人体内。如果其中一人感染有艾滋病病毒,注射器就会被污染,艾滋病病毒就会在其他吸毒者中传播。

所以,预防艾滋病病毒通过吸毒相互传播,核心问题是杜绝共用注射器的现象。我国目前报告的所有艾滋病感染者中,有三分之二是吸毒者。其次,吸毒者的性行为很混乱。美国曾做过调查,与男性吸毒者有性接触的妇女,其艾滋病的发病率比一般人高30倍。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经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其中有两个途径是与吸毒有关的。此外,毒品对吸毒者的身体功能具有很强的破坏力,使吸毒者的体质严重下降,也为艾滋病毒的感染和发病大开了绿灯。

清洁针具交换与美沙酮药物维持治疗以及安全套策略,是目前重要的防控措施。专家聂昆说。据了解,清洁针具交换与美沙酮药物维持治疗主要是针对社区中的吸毒者,通过开展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针具交换等一系列干预活动,提高吸毒人员艾滋病和性病的防治知识知晓率及自我保护意识,减少共用针具吸毒的几率,减低吸毒危害,减少艾滋病传播的机会。而美沙酮药物维持治疗是从根本上改变吸毒人群的注射吸毒行为,提高生命质量,改善家庭及社会功能的良方。

亲人关爱让我重回美好新生活一个戒毒者的心路历程

历时10余年,吴建文(化名)终于摆脱毒品,重返社会,组建了自己的家庭。吴建文说:看到女儿开心的笑,我感到了无比的满足,体会到作为一名父亲的幸福与快乐。

吴建文,江西南昌人,1983年出生,16岁开始吸毒,4年前成功摆脱毒品,对于自己的吸毒、戒毒历程,吴建文并不愿意过多提及,因为那是一段刻骨铭心的痛苦记忆。听说是来为江西未管所的学员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他方才放下思想包袱,欣然接受我们的邀请。他真实、曲折的戒毒经历,引起了学员们的共鸣。

家境优越,作为家中的独子的吴建文读完中学后,便来到父亲开办的工厂帮忙,开着私家车出入,生活的得特别潇洒。看着身边的成功人士吸食毒品,感觉很酷。由于自己对毒品的认识不深,再加上好奇心的驱使,他开始吸毒。

起初一两次,吴建文并没什么感觉,后来,随着次数的增多,开始上瘾,毒资也由最初的几百元上升至每日2000余元。家人怎么劝也没有用。他的生活已经完全离不开毒品了。后来父亲患上了尿毒症,透析需花大笔钱,为了他能好好生活,父亲放弃治疗。直至父亲离世,他才意识到自己走得有多远。有一次在注射毒品时,他昏迷过去了,母亲把他救醒。母亲的眼泪让他意识到了自己的责任。他开始醒悟,决心戒毒。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吴建文尝试了多种戒毒方法,在家自戒、去戒毒所。反反复复十余次,一次又一次的咬牙坚持,并接受美沙酮药物维持治疗,终于成功了。

后来吴建文认识了现在的妻子,家人的不离不弃,让他看到了希望,坚定了信念。他告诉我们,自从有了聪明可爱的女儿,不仅只是拒绝毒品,他开始害怕毒品,害怕毒品给家人带来伤害。戒毒并非易事,亲人的关心、支持、鼓励,能帮他们去除心魔。看着母亲和孩子开心地笑,他觉得特别的知足,这份满足感是毒瘾发作后吸毒无法能及的。

文/记者徐思琴

1、凡本网注明“大江网讯”或“大江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大江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江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大江网讯[XXX报]”或“大江网-XXX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江西日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江网·XXX报”。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大江网新闻中心电话:0791-86849735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00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