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人手术难 医护人员受感染谁来埋单
一份艾滋病人“手术难”的报告,引发人们对医护人员遭遇职业暴露的关注和思考——
近日,中国艾滋病病毒携带者联盟撰写的《关于解决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手术难”问题建议》报告在京发布。报告显示,“手术难”是艾滋病感染者就医面临的最突出问题,在各级各类医院都有发生。医生为何不愿给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动手术?其背后最现实的原因是,多数医护人员担心被感染,加之目前还没有出台对因职业暴露而感染HIV的医护人员进行赔偿、补偿或补助的法律规定,导致这一尴尬现状发生。
事实上,除了艾滋病,医护人员还要经常与各种高致病性传染病“亲密接触”。而与其他职业暴露人群不同的是,天职就是救死扶伤的医护人员,面对缺乏保障的感染高危环境,不得不依旧坚持工作,职业暴露已成为他们不得不说的伤痛。
连日来,记者走访了省会多家医院,走近常年工作在这种职业暴露危险性极高的一线医护人员。让他们困惑的是,尽管身处感染高发地,但对于感染后是否属于职业病依然没有定论。
“对于结核患者的身心痛苦,我感同身受,因为我也曾患过结核病。”湖南省胸科(结核病)医院护士肖言英如今仍坚持在临床一线工作,但她却至今难忘当年不慎感染结核病的经历。
“天天与结核患者打交道,我怎么也没有想到,有一天自己也会住进病房。”据肖言英回忆,2005年夏天的一个午后,原本想像往常一样工作的她突然浑身发抖、直喊冷,体温一度高达40℃。经确诊,她感染了支气管内膜结核。
尽管经治疗后体温降到了正常水平,精神也日渐恢复,但抗结核药物的副作用以及每周一次痛苦的纤维支气管镜治疗,让肖言英身心饱受折磨,至今都心有余悸。
而对衡阳市第三人民医院2病区护士周晴(化名)来说,一位确诊艾滋病的肝硬化患者的一口带血浓痰,成为了她心中难以抹去的阴影。
据她回忆,当时,她所在的病区收治了一个患有肝硬化的中年男性。通过抗体检测,这是一个艾滋病人。一天,周晴和另一名护士给他插鼻导管,进行吸氧治疗,没想到,这位患者猛咳了一下,一口带血的痰喷在她脸上。尽管她当时戴了口罩,但眼睛暴露在外,患者的口水直接进入了她的眼睛。
周晴被确认为一级职业暴露,此后近1个月,她接受阻断艾滋病病毒药物治疗。在没有确定是否被感染之前的6个月内,她不敢去见父母和一切亲朋戚友,也不敢去碰年幼的儿子一下。直到拿到第5次抽血的化验单,得知自己没事后,她整个人才回过神来。
事实上,为了保护工作在临床一线的医护人员,各医院都有相应的规范和防范措施。如:2006年,湖南省胸科医院出台了《关于本所职工患结核病后有关待遇的规定》,其中明确规定:因结核病住院、休假治疗期间卫生防疫津贴、工资照发;医务部门建立和保存好职工的健康档案。据长沙市传染病医院(长沙市第一医院南院)感染科主任杜杰介绍,医务人员在接触传染病人之前,病人、医务人员都要戴口罩,尤其是接触艾滋病患者前要戴上手套等。同时,针对医务人员有可能被感染的情况,医院有一套系统的治疗方案。
“目前,医院对放射机房等建筑的墙壁厚度、门窗设置等,都有严格要求。”湖南省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所放射卫生科主任技师凌光华表示,同时,医院对从事放射工作的医务人员,发放放射营养津贴,每年安排2-4周的固定休假等。
据长沙市职业病防治所负责人介绍,目前长沙对于放射工作人员,主要通过佩戴个人剂量片等措施进行定量监测。如因工作量增多导致剂量结果超标等情况,要求放射工作单位对放射工作人员减少接触等措施。此外,放射工作人员作为特殊的工作人群,每两年至少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并要进行上岗前和离岗后健康检查。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