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类艾滋病引发高度关注 官方已着手技术储备

发布日期:2014-11-16 18:31:41 浏览次数:1601

第1页:“阴性艾滋病”并非类艾滋病 第2页:“阴性艾滋病”如何治疗 第3页:我国如何防治类艾滋病 第4页:恐艾族的“坚守”与“逃离”

[提要]8月下旬,国际医学权威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期刊》刊载由台湾地区、泰国及美国等医学研究人员的合力研究,确认全球出现一种新病症,即类艾滋病。据媒体报道,全球迄今已确诊200多例。中国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控中心主任吴尊友称,所谓的“恐艾”或“阴性艾滋病”与类艾滋病“完全不是一回事”。因为类艾滋病患者有免疫功能受损的情况,而“阴性艾滋病”没有。[我来说两句][更多健康资讯]

“阴性艾滋病”非类艾滋病

一种被称为“类艾滋病”的新病症引发公众以及卫生部门的关注。

8月下旬,国际医学权威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期刊》刊载由台湾地区、泰国及美国等医学研究人员的合力研究,确认全球出现一种新病症,即类艾滋病。

据媒体报道,包括台湾已确诊的50多名患者在内,全球迄今已确诊200多例。此类病人未感染艾滋病,但却出现类似艾滋病的免疫力极度低下的症状。因患者至今全为亚裔黄种人,因此被命名为“亚洲新型免疫缺损症”。

那自2009年被媒体广泛报道的“阴性艾滋病”或“恐艾人群”是不是类艾滋病?两者有什么关联?

中国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控中心主任吴尊友表示,疾控部门已经做过相关的调研。结果显示,在泰国和台湾的类艾滋病患者中,虽然病因尚未明确,但有明显的免疫功能受损的情况,既有临床表现,也有实验室特征,如皮肤明显感染、卧床不起等。

不同的是,“恐艾”者们没有任何免疫功能缺损的情况,“如果免疫系统缺损的话就很容易感染,比如各种细菌性和病毒性的感染,但这个群体在医院做检查时未发现任何异样,对他们的免疫功能进行检测也没有发现任何损伤”。吴尊友称,结果证明,所谓的“恐艾”或“阴性艾滋病”与类艾滋病“完全不是一回事”。

区别

阴性艾滋病:无免疫功能受损情况,部分人有肠鸣打嗝、关节响、睡足觉了但却觉得没精神等症状。

类艾滋病:有明显的免疫功能受损的情况,既有临床表现,也有实验室特征,如皮肤明显感染、卧床不起等。

搜狐健康补充阅读:类艾滋病的特点

50多岁的人容易患上这种病,致病的原因不详,但确定此病不会遗传,也不会像艾滋病那样透过病毒传染。而且,这是可以治愈的疾病,在台湾,治愈的病例很多。患者会因感染而变得消瘦

患者都曾发生严重霉菌、分枝杆菌或沙门氏菌等特定细菌感染,有人霉菌长得全身都是,有人罹患分枝杆菌肺炎,怎样治都治不了,经免疫检查,确诊是罹患亚洲新型免疫缺损症,所幸台湾病例都没死亡。[详细]

很难从症状判断患者是否罹患此病,但只要反复感染结核分支杆菌与沙门氏菌,就要怀疑。[详细]

诱因1:可能是亚裔基因或亚洲特定环境所致。

诱因2:有可能是某种感染触发了该疾病,尽管疾病本身似乎并没有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到目前为止几乎所有的患者都是生活在别处的亚洲人或亚洲出生人士,这表明遗传因子和环境中的一些事物例如感染有可能引发了该疾病。[详细]

提醒:一般霉菌感染经用药1个月可康复,但若是霉菌蔓延到脸部、躯干、四肢都有,或常感染且久治不愈,可能是免疫力出问题,建议最好到大医院检查。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01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