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艾滋病日 共同努力实现艾滋病零目标
11月30日,由志愿者扮成的爱心大熊在北京地铁王府井站向一名外国男子发放艾滋病日宣传材料。在第25个世界艾滋病日来临前夕,北京红丝带之家组织志愿者,在北京地铁面向公众宣传艾滋病科普知识、并举行有奖竞猜、制作红丝带等宣传活动。
草根力量待制度关怀:民间防艾组织面临资金难
11月26日,在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召开之前,身兼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主任的李克强特意与防治艾滋病民间组织代表进行座谈。这场安排在官方会议之前的草根会议也被舆论解读为中国政府将发力加强民间防艾。
目前,中国的民间防艾组织大体可分为四类,志愿者的社工组织,男男同性恋者组成的社区防护组织,感染人群自己建立的病友互助组织,还有大小慈善组织。景军表示,相比于政府部门,民间防艾组织更能深入社会,开展防艾工作更为方便,但是不能只看到他们的作用,而忽视他们的困难。
有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参与防艾工作的民间组织已攀升至1000多个,由于这些组织的参与,政府疾控部门发现的艾滋病感染者数量及病人数量均逐年上升,但是在贡献力量的同时,中国民间防艾组织的发展却正面临法律、政策、资金等多重瓶颈。
艾滋病感染者李木(化名)是民间防艾组织携手明天工作组的一员,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他从注册登记、社会认同、专业培训等方面列举了防艾草根力量的现实尴尬,他向记者强调眼下最艰难的是资金短缺。
我们没有办公地点,志愿者没有收入,志愿者都是有爱心的,但是长期的志愿行动更需要资金支持。李木说,目前中国民间防艾组织最主要资金来源是盖茨基金、全球基金这些国外援助,但是它们对中国防艾的援助将于今年底结束,明年起国家的资金能否填补这个空缺,给多少,怎么给,这些都是我们最关心的。
李木说,目前的草根组织之间没有沟通协作机制,大家各自为战,因为资金短缺,民间防艾组织之间为了争抢项目资金,甚至出现内斗的情况。李木建议,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给予民间防艾组织资金支持,为草根防艾建立科学、长效的运作规范。
在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上,李克强强调,要探索完善有效机制,在资金、技术等方面给社会组织以扶持,研究建立防艾基金,多元出资给予支持。要创新财政投入方式,更多地向社会购买服务,完善对公益性组织的税收减免政策。
对于调动民间力量参与防艾工作,清华大学NGO研究所所长王名认为政府需要做的还很多。日前,王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政府要为这些民间防艾组织提供特殊的政策支持,如帮助它们与民政部、卫生部之间搭建沟通协调渠道,方便交流对话合作;在法律层面,对于符合登记条件的民间组织注册登记,而那些规模太小的组织则进行备案,以维护它们的生存发展需要。
全社会都要用爱心照亮他们的生活
自1981年美国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例之后,艾滋病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为提高公众对艾滋病危害的认识,更有效地唤醒人们采取措施预防艾滋病的传播和蔓延,世界卫生组织于1988年1月将每年的12月1日定为世界艾滋病日,号召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在这一天举办相关活动,宣传和普及预防艾滋病的知识。
自1985年中国发现第一例艾滋病至今,中国的防艾工作已经走到第27个年头。这期间,中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艾滋病防治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中国艾滋病疫情快速上升的势头得到遏制,总体疫情保持在低流行水平。今年1月份,中国国务院印发了《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二五行动计划》,提出到2015年底,艾滋病新发感染数比2010年减少25%,艾滋病病死率下降30%的防治目标。
中国的艾滋病防治工作获得了国际社会的肯定,但是挑战依然存在。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11月30日在参加世界艾滋病日相关活动时指出,中国防治艾滋病面临的形势仍然严峻,社会上对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歧视现象还比较突出,防治艾滋病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艾滋病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艾滋病的无知和偏见,以及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都是我们的兄弟姐妹,全社会都要用爱心照亮他们的生活。习近平这样强调。他并指出,防治艾滋病是一个复杂的医学问题,也是一个紧迫的民生问题、社会问题,需要全民参与、全力投入、全面预防。要从个人健康、家庭幸福、社会和谐的角度,看待艾滋病防治工作。
艾滋病日的主题向零艾滋迈进包含零新发感染、零歧视和零死亡三重目标。据官方统计数据,截至2012年10月底,中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492191例,存活的感染者和病人383285例。如何在有效遏制疫情的同时又让艾滋感染者和病人生活得更有尊严;如何在官方与民间的防艾互动中营造关爱、包容的社会环境,诸多挑战面前,中国的防艾之路仍任重道远。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