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幼时误诊川崎病致心脏冠脉瘤 孩子持续高烧家长要重视

发布日期:2014-10-07 05:32:11 浏览次数:1598

幼时误诊川崎病致心脏冠脉瘤 孩子持续高烧家长要重视2014-09-25 06:19:32 杭州网 进入秋分时节,天气已然渐凉,冷暖交替正是孩童感冒发烧的多发季节。普通的感冒,家长都不担心,最担心的是以发烧为症状的其他疾病,川崎病就是其中之一。昨天,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副院长、儿童心内科专家龚方戚做客“名医来了”VIP诊室时,特别提醒家长们,秋季是川崎病的高发时节,家长们一定要引起重视,当孩子出现感冒发烧并伴有结膜红、草莓舌、皮疹等症状时,应尽早送往医院及时诊治。

“我们心内科曾接诊一个8岁的金华男孩,如今,他28岁了,在杭州一家公司做销售,还会定期来看门诊。当年很多医院不太了解这种病,发展到心脏冠脉瘤才被诊断,至今未愈。”龚方戚说。

龚方戚介绍,川崎病其实是一种血管炎综合征。因为是血管出现炎症,所以全身上下,只要有血管的地方,都可能会出现异样,川崎病也因此常常被误诊为幼儿急疹阑尾炎肺炎肝炎猩红热、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有些孩子甚至是在做了阑尾炎手术之后依然高烧不退才被查出是川崎病。

因为川崎病的症状没有特异性,所以很容易误诊。川崎病特别容易跟幼儿急疹混淆,两者都会发烧、出疹子,但是幼儿急疹往往是在烧退后发疹子,疹子是一粒粒的,而川崎病是在发烧的同时就出疹子,而且疹子往往成片出现。心内科专家也常去成人医院会诊,发现一些成年人也会患川崎病。

“川崎病会产生心血管并发症,如冠状动脉扩张、动脉瘤、血管狭窄、心肌炎等。很多成年人的冠心病,可能与儿童时期曾患川崎病有关系。”龚方戚说。

川崎病最早是由日本的川崎医生在1961年提出,这种疾病高发于春季,在秋季也有一个发病小高峰。在临床上,诊断这个毛病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龚方戚解释,到目前为止,这个毛病的病因尚未明确,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临床上也没有什么有效的检查手段,医生一般会检查白细胞、血沉、C反应蛋白等指标,但也没有明显的特异性,不过大家可以放心,目前医生通常可以从临床症状上来进行诊断。

龚方戚谈到,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持续高烧,且有以下5大特征,就要提高警惕,尽快带孩子到心内科做个检查。“身体不同部位出疹,眼睛发红,口唇干裂、舌苔呈杨梅红色,颈部淋巴结肿大,最后一个是手足红肿,指趾或肛周脱皮。”龚方戚提醒。

除了这些表面上的一些症状,龚方戚说,有些患儿还会出现腹痛呕吐腹泻、胆囊水肿、轻度黄疸等,家长也要警惕,不要简单的当作肝炎或是阑尾炎。

为了让更多读者了解川崎病,我们特别挑选几个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供大家参考。

问题一:我女儿在四五岁时得过川畸病当时治疗很及时,而且也按医生的要求进行复查,不过近几年没去复查,不知道行不行,还需不需要继续复查,现已18岁了。

龚方戚:一般来说川崎病在五年后发生冠状病变的概率很少,但不代表一定没有,我们曾经接诊过一个16年后复发的病例。建议到成年人医院心内科做个检查,如果没有发生冠状病变,那么再发生冠状病变几乎是不可能的。

问题二:我儿子今年6岁,6月初发烧医院诊断“疑似猩红热”后住院治疗8天,出院时诊断“过敏+急性麻疹”出院一星期左右出现手脚脱皮现象,复诊时候说可能是川崎症误诊了,后做了心脏彩超显示正常。请问医生这种情况还需要复查吗?

龚方戚:根据当时的临床表现得川崎病的可能性是需要考虑的。不过乐观的是,根据您三个月的随访,目前没有发生冠状动脉病变。现在要做的,就是每三个月进行一次随访。如果在四五年内不发生冠状动脉病变,那么以后发生冠状动脉病变的可能性就很小了。

来源:青年时报作者:记者 纪含羽 通讯员 王雪飞编辑:郑海云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8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